“每日一句/2月”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每日一句列表}} == 2月 == ===2月1日=== {{每日一句/2月1日}} ===2月2日=== {{每日一句/2月2日}} ===2月3日=== {{每日一句/2月3日}} ===2月4...”)
 
(更改“每日一句/2月”的保护等级:高流量页面([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级联])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没有差异)

2015年5月9日 (六) 16:53的最新版本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今天是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现在是08:15 (UTC+8)

2月

2月1日

喉痛之证,挟风火者十居八、九。若骤以滋腻酸敛之剂投之,百不一生。如辛酉壬戌患喉痛者,十人有五,不但服温燥之药者立毙,即用清凉药中少加重浊者,尚且不救。余治愈百人,皆辛寒清淡疏散之品。若依此法,无一活矣。(徐灵胎

2月2日

骨鲠,将狗倒吊,取涎咽下,骨化如神。狗善食骨也。(《万病回春》)

2月3日

头痛 因风而痛,抽掣恶风;因暑而痛,烦心恶热;因寒而痛,绌急,恶寒,战栗;因湿而痛,头重,天阴尤甚;因痰而痛,昏愦欲吐;气虚痛,遇劳则甚,其脉大;血虚痛,痛连鱼尾,善惊惕,其脉。若诸药不效,此督脉为病。(罗谦甫

2月4日

头痛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痛者必兼元气。以暂痛言之,则有表邪者,此风寒外袭于经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于内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痛者,则或发、或愈。或以表虚者,微感则发;或以阳胜者,微热则发;或以水亏于下,而虚火乘之则发;或以阳虚于上,而阴寒胜之则发。所以暂痛者当重邪气,久痛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然亦有暂痛而虚者,久痛而实者,又当因脉、因证而详辨之。(张景岳

2月5日

头痛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头痛用羌、防、川芎、升、柴、细辛、藁本之异者,分各经祛风也。用芩、连、知、柏、石膏、生地之异者,分各脏泻火也。用苓、泽者,导湿也。用参、芪者,补气也。用归、地者,养血也。(汪讱庵

2月6日

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内经》刺灸项颈痛有二:其一取足、手太阳,治项后痛。经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视虚、盛、寒、热,陷下取之。又云:项痛不可仰俯,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又云:大风项颈痛,刺风府。又云:邪容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其二取足、手阳明,治颈前痛。经云: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颈肿。又云: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颈肿。皆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证治准绳》)

2月7日

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络,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血气通则愈矣。以两手伸直,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其臂臑之前臁痛者,属阳明经,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后臁痛者,属太阳经,以藁本、羌活行之。外臁痛者,属少阳经,以柴胡行之。内臁痛者,属厥阴经,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前臁痛者,属太阴经,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内后臁痛者,属少阴经,以细辛、独活行之。并用针灸法,视其何经而取之。(李东垣

2月8日

中风中气中暑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动,以断其气。《内经》明言:气复返则生。若扰乱其气,不得复返,致夭枉者多矣。(汪石山打开词条

2月9日

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大端虽五,然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医宗必读》)打开词条

2月10日

痰饮之本,皆水也。水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行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难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作矣。除痰者,降气清火治其标,补阴利水治其本。涤饮者,降气燥湿治其标,温肾利水治其本。(柯韵伯打开词条

2月11日

唇焦漱水不欲咽 唇焦漱水不欲咽,何以是邪在肌肉?答曰:肌肉之本,唇干则思漱水以润之。然不欲咽者,知本腑无热,表病里和也。又问曰:表证既除,里证已见,或亦漱水而不咽者,治法从表乎?从里乎?答曰:既无表证,里必有热,热则能消水,漱当咽。若不咽者,是内有瘀血也。何以别之?必外无表证,小腹鞕满,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是也。(陈养晦打开词条

2月12日

调理阴阳 夫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是以百年有常。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不能脱也;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不能脱也。但治分新久,药贵引用。新病者,阴阳相乖,补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阴阳渐入,扶元养正,宜用其。引用之法∶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其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其阴。《寓意草打开词条

2月13日

望色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 打开词条

2月14日

脏神所嗜 脏各有。凡酷嗜一物,皆其脏神所欲,斯脏之精气不足,则求助斯以自救。如妊妇肝肾不足,则嗜;老人精血亏,则嗜肉食。故凡病患所嗜之物,只可之,不可绝之。若久药厌烦,可缓之病,不妨暂停药饵,调进所嗜之味。胃气一旺,便可长养精神。若病势不能勿药者,则宜冲和之药味,易于入口,勿伤胃气。设不知此,而绝其脏神所嗜之食,强其胃气所伤之药,胃气既伤,化源绝灭,而欲病退神安者,难矣!冯氏锦囊 打开词条

2月15日

心胃痛 诸经心痛,心与背相引,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诸腑心痛,难以俯仰,小腹上冲,不知人,呕吐泄泻。(陈无择

2月16日

胃痛有食、痰、死血、气、寒、火、中气虚之别,方书载列甚明。独有一种肝胆之火,移入于胃。肝藏血,血少则肝叶硬不肯下垂,肝叶抵胃,胃受肝抵,得食则满,愈与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变燥证而成矣。(《己任编》)

2月17日

心痛 五脏之滞,皆为心痛肾心痛者,多由阴火上冲。胃心痛者,多由停滞。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气分。知其在气则顺之,在血则行之,郁则开之,滞则通之,火多实则或散、或清,寒多虚则或温、或补。必真心痛也,乃不可治。否则,但得其本,则必随手而应也。(张路玉

2月18日

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食滞者兼乎消导,寒滞者兼乎温中。(张景岳

2月19日

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为太阴脾,当脐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每部各有五贼之变,七情之发,六气之害,五运之邪,至纷至博,苟能辨其气、血、虚、实、内伤、外感而为之调剂,无不切中病情。(李士材

2月20日

腹痛 腹属坤土,久病宜和脾胃。如脉弦急,木克土也,用建中汤,取芍药味酸,于土中泻木。如脉沉细,水侮土也,用理中汤,取干姜味辛,于土中泻水。如脉沉缓,腹痛自利,水谷不化,用平胃散,取苍术味苦,于土中泻湿。胃气陷者加升麻、柴胡以升之;有食积者,加山楂、麦芽以消之。(《医学入门》)

2月21日

腹痛病脉 凡病虚、实,辨脉皆易;惟心腹痛,脉多难辨。虽滑实有力者多实,虚弱无神者多虚,此其常也。然暴痛之极,每多沉、细,最似极虚。不知气为邪逆,则脉道不行,因而沉伏。然细察之,必有梗梗然弦紧之意,此必寒邪阻遏阳气,多有是脉。若火邪作痛则不然,不得因其细微认为虚脱。妄用补剂,必大误矣。但当察其形气,以见平素之强弱,问其病因,以知新病、久病。大都暴痛脉忽细伏多实,久痛脉本微弱为虚。(张景岳

2月22日

胁痛宜分左右、辨虚实。左胁痛者,肝受邪也;右胁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胁痛者,气滞也;左右胁注痛有声者,痰饮也;左胁下有块作痛夜甚者,死血也;右胁下有块作痛饱闷者,食积也。咳嗽引痛,喘急发热者,痰结也;时作时止,暴发痛甚者,火郁也;满闷惧按,烦躁多怒者,肝实也;耳目䀮聩,爪枯善恐者,肝虚也;隐隐微痛,连及腰胯,空软喜按者,肾虚也。胁痛,咳嗽腥臭,面赤唾痰者,肺气伤也;胁内支满,目眩,前后下血者,肝血伤也;两胁拘急,腰腿疼痛,不能转侧者,湿热郁也;胸右近胁一点刺痛,内热咳嗽者,肺痈也。(《证治汇补》)

2月23日

胁痛 阳气变化,内风乘胃为呕,攻胁为痛。肝居左而痛偏炽与右,肝木犯土之征。经旨调肝为刚脏,非柔不和,当用镇阳熄风方法,如牡蛎阿胶生地小麦之类。(叶天士

2月24日

胁痛:脉有力,为肝盛有余;弦数无力,为肝虚有火。弦为饮,为气,数为风,弦弱为阳虚,沉细为阴虚。(张路玉

2月25日

者,之要处也,筋骨皆远,惟带脉为之收束。带脉坠则腰重,带脉纵则腰肿,带脉敝则腰如折矣。腰者肾之府,一点痛为真腰痛,不可忽视。(《医参》)

2月26日

死血腰痛,转动若锥刀之刺,大便色黑,日轻夜重,宜调营活络汤肾虚腰痛,不能反侧者,宜羊肾丸。(朱丹溪

2月27日

腰痛以肾为主,然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之别。旧有五辨:一曰阳虚不足,少阴肾衰;二曰风痹;三曰劳役伤肾;四曰坠堕损伤;五曰寝卧湿地。景岳更增表、里、虚、实、寒、热之论,尤为详悉。夫内因治法:肾阳有亏,则益火以消阴翳;肾阴内夺,则壮水以制阳光。外因治法:寒湿伤阳者,用苦辛温以通阳泄浊;湿郁生热者,用苦辛以胜湿通腑。不内外因治法:劳役伤肾者,以先天后天同治;坠堕损伤者,辨伤之轻重与瘀之有无,或通或补。若夫腿足痛,外感者惟寒湿、湿热、湿痰之流经入络。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当以治湿为主,其间佐温、佐清、佐散,随证制方。内伤则不外肝、脾、肾三者之虚,或补中,或填下,或养肝,随证施治。(《临证指南》)

2月28日

腰病之脉肾虚瘀血为湿,为痰,沉紧为寒,浮弦为风,沉实为闪肭。(《证治准绳》)

2月29日

诸痛为实,痛随利减,世俗以为下也。假令痛在表者,实也;在里者,实也;在气血者,亦实也。故在表者,汗之则愈;在里者,下之则愈;在气血者,散之行之则愈。岂可以利为下乎?宜作字训则可。(《此事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