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气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①指臊、焦、香、腥、腐五种气味。《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王冰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也。”)《素问·五脏别论》:“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②指五运之气。《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朞日。”《素问·五运行大论》:“五气更立,各有所先。”

③指五脏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六节脏象论》:“味有所藏,以养五气。”《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

④指喜、怒、悲、忧、恐等情志变化。《素问·疏五过论》:“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⑤疑为“天气”之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新校正:“详‘五气’疑作‘天气’。”)[1]

  1. 郭霭春 主编.黄帝内经词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