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汇编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廖平 (季平) 辑评。书成于1912年。此书分《诊皮篇补证》、《诊络篇补证》、《诊筋篇补证》、《诊骨篇补证》4册,系廖氏《六译馆医学丛书》中有关诊法分册内容汇辑而成。辑评者认为: 人体皮、络、经、筋、骨,由浅而深,分属于脏腑,并为外邪传变之途径。《内经》诊经脉之外必参诊皮络筋骨,以补四诊之不足。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诊尺即诊皮,“尺”为 “皮”之剥文。说明《内经》早有诊皮之法。书中并将杨上善《太素》与诊断皮、络、筋、骨有关之内容,分类摘编、予以评证。《诊皮篇补证》包括《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古经诊皮篇名词解”、“释尺”上下篇及廖氏侄孙宗濬纂辑之“仲景诊皮法”。后据杨上善《太素》散在性条文,集为“杨氏《太素》论诊皮”。《诊络篇补证》包括“杨氏《太素》诊络篇”3卷,“《史记·仓公传》诊络法”,“仲景诊络汇抄”,“诊络篇病表”,“诊络名词”。《诊筋篇补证》包括杨氏《太素》“诊筋篇补证”,“筋门”(录《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摘自 《内经》者),“十二筋病表”。《诊骨篇补证》包括杨氏 《太素》 “诊骨篇补证”、“骨髓门” (录自《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周身名位骨(录自日本《经穴纂要》),“慈溪刘廷桢《中西骨格辩正》” 后附沈彤 “释骨篇”。1924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石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404-4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