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膈俞 (BL17,GeShu)

八会穴之血会

文件:UB17.jpg


释名

膈,膈肌。俞,通输。穴与膈肌相应。


出处

《灵枢•背腧》。


定位

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穴区内有第7、8胸神经后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深部有副神经、胸背神经和第7、8胸神经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主治

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配穴举例

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配肝俞、脾俞治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配肺俞、膻中治咳嗽、气喘、肺炎 (《腧穴学》)。

配中脘、内关,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

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操作

斜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甲乙经》:癫疾多言。

《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现代研究

(1)有实验表明,对家兔因人工放血所致的贫血状态 (红细胞4X1012/升以下,血红蛋白在65%以下),针“膈俞”、“膏肓”,结果针刺组比对照组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并迅速恢复正常,差异非常显著。 (2)还有实验表明,针“膈俞”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加速恢复的作用。 (3)针膈俞对工、Ⅱ期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4)据报道,针膈俞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的有效率有时高达90%左右,但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疗效较差。


穴义

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运行规律

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

散热化血。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