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发微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5卷。恽树珏(铁樵)撰。卷1“导言”,述编撰脉学之缘起。由于脉学指下难明,又难以用语言描述,故先从有形迹可寻之征象以测病之深浅、险夷。分色泽、呼吸、脉搏、规矩权衡四纲。卷2“脉之概论”、“脉之原理”、“释十字脉”,强调脉学之真正意义是辨别不同之脉搏以推测不同之病证。在卷1了解病情深浅、险夷的基础上,体会不同之脉,参合错综之症候以推断病情。关于脉学理论,恽氏推崇《内经》,并主张兼采西法之所长。他结合西医知识提出脉搏之6种基本概念,并以此解释《伤寒论》中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十脉,开辟中西汇通解释脉象之道路。卷3“释促结代”,以医案作为事实依据,以解释促、结、代脉,纠正前人一些不切实际之论。卷4“释浮沉迟数”,卷5“释真脏腑”、“释奇经八脉”运用西医生理知识结合中医病机解释浮、沉、迟、数及阴阳、寒热之理,颇有新义。关于奇经八脉,恽氏认为当求其神理,不拘泥其迹象。认为中国脉学与生理合而与解剖不合。现存1928年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排印本、《药盦医学丛书》本等,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