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门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肓门 (BL51,HuangMen)

文件:UB51.jpg


释名

肓,肓膜;门,门户。三焦卫气“熏于肓膜”,穴在三焦俞外旁,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穴区内有第1、2腰神经后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深部有第1、2腰神经后支肌支和胸背神经及第1腰背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理气和胃,清热消肿。


主治

腹痛,便秘,乳疾,痞块。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便秘;
    其它:乳腺炎,腰肌劳损。


配伍

    配梁门、梁丘,有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便秘。


操作

斜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妇人乳余疾。
    《铜人》:治心下痛,大(便)坚。


穴义

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盲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盲门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本穴与膏盲穴相对应,膏盲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故名肓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


运行规律

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积脂降浊。


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