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却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络却 (BL8,LuoQue)

文件:UB8.jpg


别名

络郄、脑盖、强阳、反行。


释名

络,网络;却,进而复返。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故名。“却”,《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十四经发挥》作“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两者混用。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


解剖

同通天穴。


功用

清热安神,平肝熄风。


主治

眩晕,耳鸣,目视不明,鼻塞,癫狂痫证。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面神经麻痹,精神病,抑郁症;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鼻炎;
    其它: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


配穴举例

配廉泉治失语;配听宫、外关、百会治头晕、目眩、耳鸣 (《实用针灸学》)。

    配率谷、列缺,有清热祛风镇静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
    配天柱、后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操作

平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癫疾僵仆,络却主之。
    《铜人》:治青风内障。
    《大成》:主头旋耳鸣。


别名

强阳,脑盖,及行。


穴义

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名解

1)络却。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络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络却。2)强阳。强,强盛也。阳,阳气也。强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强盛的阳气。如络却之名解,本穴气血虽为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但对于膀胱经原有气血来说它仍为偏高温态的天部之气,比膀胱经气血的温度要高要强,故名强阳。3)脑盖。脑,头脑也。盖,护盖也。脑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如同头之外卫。4)及行。及,至、到也。行,行动、运行也。及行名意指本穴要在接受外部气血后才有气血循膀胱经传输。理同络却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


功能作用

传输头部浊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