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针法(针灸笔记)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叩刺部位一般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循经叩刺,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叩刺,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常用的有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氏穴。局部叩刺,指在患部进行叩刺,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廯。叩刺强度轻刺,皮肤以潮红、充血为度,用力稍小。重刺,以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用力较大。中刺,以局部皮肤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操作方法叩刺,针具与叩刺部位用酒精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刺,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刺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滚刺,用特制的滚刺筒,经酒精消毒后,手持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适应症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咳嗽、慢性胃肠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注意事项针具须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毛,针面是否平齐,滚筒转动是否灵活;叩刺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局部有溃疡或损伤禁用,急性传染性疾病、急腹症亦禁用;叩刺部位和穴位,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滚筒不要在骨骼突出部位滚动,以免产生疼痛、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