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脉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申脉 (BL62,ShenMai)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文件:文件:UB62.jpg


别名

阳跷。


释名

申,伸展;脉,筋脉。穴治筋脉屈伸不利,故名。又,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经脉属“申”位,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外踝直下,当外踝下缘凹陷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伸肌下支持带、趾短伸肌;穴区内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和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清热安神,利腰膝。


主治

痫证,癫狂,头痛,失眠,眩晕,目赤肿痛,项强,腰腿酸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配穴举例

配金门治头风头痛 (《标幽赋》);配后溪、前谷治癫疾 (《针灸资生经》)配中封治眼睑下垂、复视 (《实用针灸学》)。

配阳陵泉、足三里,有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胵中燆燆然。

《大成》: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跷。


现代研究

1有报道,针申脉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失眠200例,有很好疗效,多在1-4疗程收到效果。也有用上午泻申脉、下午补照海的方法治失眠50例,也获良好疗效。 (2)对小儿泄泻,灸申脉收效良好。 (3)针申脉、后溪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均病取双侧穴)治眶下神经痛疗效较好。


别名

鬼路,阳跷。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名解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申脉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申脉。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3)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4)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治法

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