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骨 (KI11)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横骨 (KI11,HengGu)

冲脉足少阴之会。

文件:K11.jpg


别名

下极。


释名

横骨原指耻骨联合部,穴在其上方,故名。别名“下极”,意指其位于腹部最低处。


出处

《脉经》。


定位

在耻骨联合上缘,当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穴区内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肋下神经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益肾助阳,调理下焦。


主治

少腹胀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睾丸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

其它:角膜炎。


配伍

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清下焦,利湿热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炎。

配肾俞、关元,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少腹痛,溺难。

《千金方》: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

《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小腹满。

《席弘赋》: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别名

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穴义

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


名解

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横骨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横骨。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


功能作用

清热除燥。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


位置

下腹部,脐中下5寸(曲骨)旁开5分处,当耻骨结节外上方。

《针灸甲乙经》:“在大赫下一寸”;《医学入门》:“阴上横骨中央,宛如仰月陷中”;《类经图翼》:“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五分。”


功效

调下焦、利水、益肾。


主治

古代记述:少腹满痛、小便不利、阴下纵、遗精、阳痿、腰痛、遗尿。

近人报道:盆腔炎、膀胱炎、睾丸炎。


方例

五淋:肓俞、横骨。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


刺灸法

直刺0.5~1.5寸。膀胱充盈时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冲脉、足少阴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