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

Commons-emblem-issue.png
中医百科提醒您,此词条尚需完善,建议新用户不要模仿此条目格式建立新条目。 当您清楚改善现状的方法,可以尝试帮忙改进

“新安”是徽州府(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婺源6县)的古称,位于黄山南麓。它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经中原文化的渗透,吸取吴、楚文化的营养,自宋代以降,有千余年,学术昌盛,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在此环境中,医学界也是医家荟萃、著作宏富。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与外界的广泛交往,徽州医学兴盛,名医辈出,医籍浩瀚。尤其是儒医的出现,根据徽州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系统的医学理论,特别重视脾胃、肝肾和气血的调养,用药平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医学流派,因徽州古为新安郡,世称“新安医学”。据史料统计,新安地区自宋至新中国成立前,卓然成家者901人,其中375人撰写汇集医籍约756种。他们受儒学、新安理学、新安朴学的影响,或深研医理,校注医经,师承授受,家传专科;或创新学说,自成流派,交友讨论,结社讲学,编写入门读本;或供职御医,趁入仕、经商之机游医海内,均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安医家不仅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表现在儒而兼医、发愤好学、博学济世,强调诚信明理、居仁取义的医德和为医淳朴、乐善好施、重义轻利的医风。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有影响的独特流派,其学术争鸣非常活跃,而治学严谨是新安医家学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在经典医籍的注释阐发上善于汇集诸家学说,湛于考证,并能结合临床实践,去伪存真,不囿陈规,敢于创立新见。其主要学说观点及医著,对中医体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现代新安医家吴锦洪先生及有关专家撰文考证,就其影响深广来说,新安医学主要流派有固本培元派、时方家中的平正中和派、医学普及启蒙派、经典注释考证创新派、临床上的养阴清润派等,这些医学法派各抒己见,相互交融,不仅在安徽独树一帜,而且其影响波及苏杭、镇江、南京一带,声闻海内。对新安医学的承传和祖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安医学的影响

新安医学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新安医家重视医学教育与普及。除师带徒、家族链传承外,还创办“一体堂宅仁医会”,或于“乌聊山馆”等学馆讨论医学,兴“槎溪会课”,集中教授医学及文学结社时,好医、研医者兼论医学等形式推广医学、发展医学,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独特的,故《中国医学史》(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及地方志中均有记载。新安医家编著的普及读物对医学的推广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汪昂的《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既是中医入门书,又是必须记诵的专业书。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对中医理论体系作了精选、精述,既突出重点又切合实用,故多次再版,影响很大。其书中所述八纲辨证、治病八法及所创方剂,已成为中医体系的规范内容,并被选人中医专业的教科书内。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吴谦受政府之令主纂《医宗金鉴》,于1742年告竣,1749年起清“太医院”便规定此书为医学生的教科书。

新安医家注释的医学经典著作成为学习、教授、研究中医经典较好的注本,其中影响较大者如吴昆的《素问吴注》、汪机的《读素问钞》、汪昂的《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罗美的《内经博议》、程梁的《引经证医》、江之兰的《医津一筏》、程知的《医经理解》、胡澍的《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等。

新安医家不仅力求继承,而且敢于创新,在中医学术上有所突破。孙一奎倡命门为“肾间动气,非水非火,犹人身之太极”说,影响很大,后世多宗之。孙氏所创温补下元治法、汤剂,给其他医生以影响,故孙氏称:“歙友每仿予用温补下元之法。”方有执、程应旄、郑重光等主张《伤寒论》“错简重订”说,开《伤寒论》流派争鸣之先河,后世唱和者、反对者不断,又形成新的流派。吴澄主张“理脾阴”说,既补充了脾胃学说的内容,又对温病学派养阴保津学说产生影响。吴亦鼎撰《神灸经纶》,为我国第一部论灸专著,其重灸轻针,既纠正了世俗轻灸重针的观点,又补充了灸法的内容,后世针灸家多服膺其说。汪宏的《望诊遵经》系统总结了历代望诊的文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翔实的望诊专著,使望诊逐渐走向规范化。歙县郑村的南园喉科郑梅涧、郑枢扶治白喉施以创新的“养阴清肺”汤、法,纠正时弊,提高了白喉的治愈率,成为喉科重要流派之一,郑氏所创方剂也被临床广泛选用。清代中叶迁徙到苏州的叶桂创卫气营血辨治温病说等,后世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羽翼《伤寒论》辨治外感病的温病学派。

新安医家重视中医文献的研究,他们校注、汇辑、类编医籍的方法,给当今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以启迪。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如新安温补培元医家所创方剂、《神灸经纶》所载热病用灸法、汪宏《望诊遵经》中望诊的内容、郑氏喉科“养阴清肺汤”及经验方等,已被科研人员选择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或作市场开发。随着对新安医学的不断发掘和深入研究,其对医学的影响将进一步得到证实并显现出来。

新安医学对徽州域外医学亦有影响。新安医家为了生计,亦伴随着做官、经商的人流而客寓、迁徙外地。正如道光二十三年( 1843)高学文为汪春溥所著《伤寒经晰疑正误》作序时称:“余游江、浙、闽、粤已二十余年,遂闻天下名医出新安。”外出的新安医家能很快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行医、传播学术,造成一定影响。有的新安医籍被国外医籍引用或再版,对国外的医学造成影响。

新安医家外出行医范围与徽人人仕地、徽商经营地有密切的关系。“无徽不成镇”,故新安医家的足迹所涉十分广泛,如扬州、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湖州、武汉、芜湖、慈溪、景德镇、上海、宜兴、淳化等地均是新安医家迁徙、客寓较多之处。清代中叶迁徙到苏州的叶姓医学世家中叶桂倡卫气营血辨治温病学说,叶氏的弟子有吴县顾景文、华岫云等,顾氏、华氏再传叶氏学说,世称“叶派”。叶氏学说创新、规范了江南多发的温热病的辨治,不仅对苏州医学产生影响,而且带动了中医学体系的发展。明清时期扬州是徽商的集中地,扬州的经济、文化辉煌与徽州人的贡献分不开。在明末清初扬州徽商最富有的时候,程应旄、吴楚、程从周、郑重光等新安名医先后客寓扬州,他们为人治病,著书,刻书,结社研医,开药铺,乐善好施。程应旄“曾寓扬州行医。明末甲申(1644)之变,扬州决战十日,居民濒于绝迹。战后,医界首返扬州,乃程应旄先生”。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扬州医界习用寒凉药,并成为时弊。程从周称“目击阴症似阳,误服寒凉而殁者不可屡指”,“余乃常用温中之法而活人多矣”。程从周、吴楚、郑重光等医家的温补学说及治法方药纠正了扬州医界的时弊,故扬州某医“令子青选为予(郑重光)门人”。另据吴楚《医验录•初集》下卷载:“扬州人家,一医治病,又换一医调理,以病愈之后,只当轻轻调理,不当复用治病时之峻剂也。”故有的病就治得不彻底。又载:“淮扬一带医人治伤寒……只叫病人饿,其中饿死者不知若干。”于是吴楚即时施以治病之药或嘱病人进温粥以养胃等,用实际疗效纠正了扬州民间的俗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安医学在国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安医籍被国外医籍引用、再版及医家学说对当时当地研习医学风气的影响两方面。据龚维义、项长生考证并撰文介绍:计有30余种新安医籍东传日本、朝鲜。朝鲜于1586年刊行了《医方考》(国内1584年刊行)等,许浚等编《东医宝鉴》时引用了《丹溪心法附余》等,康命吉编《济众新编》时引用了新安医籍《赤水玄珠》、《丹溪心法附余》等,朝鲜的《乡药集成方》及《医方类聚》均引入了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的《玉龙歌》一篇。日本刊行的新安医籍有《医方考》(刊行2次)、《素问吴注》、《名医类案》(刊行2次)、《石山医案》、《本草备要》、《古今医统大全》、《赤水玄珠》、《丹溪心法附余》、《伤寒论后条辨》等。日本医生道三编撰《启迪集》时,引用了《丹溪心法》,玄医撰《医方问余》时引用了《古今医统大全》等。

不仅新安医籍东传被翻刻、引用,而且医籍的学术被当地医生接受,并不断推广,对日本、朝鲜医学产生了影响。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倡“错简重订”说,发展“三纲鼎立”说。此说被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江西喻昌所接受,并在撰《尚论篇》时大量引用,完善了方氏著作的内容。《尚论篇》及继承方氏学术的程应旄的《伤寒论后条辨》先后东传日本,被江户时期的名古屋医生玄医接受,玄医便大力推广方氏、喻氏、程氏之说,冲击当时日本医界流行的“丹溪学社”等时方派,于是古方派(或称经方派)兴起,逐渐盛行。至今经方派在日本仍为“汉方”医的主流派,可见方氏“错简重订”说对日本“汉方”医的发展方向影响之大。据日本《皇国医事大年表》记载,日本之人痘术源于我国清代商贾李仁山传人,李曾著《种痘术》(日译名《李仁山种痘和解》),但流传不广,未被广泛采用。《医宗金鉴》(1742年刊行)于1752年传人日本,日本医生将《医宗金鉴》内《种痘心法要诀》精选,以《种痘心法》刊行。1795年,日本藩医绪方春朔在认真研究《种痘心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曾用鼻干苗法预防天花的经验,撰成《种痘必顺辨》。日本藩医多从其学,于是人痘法渐广行。可以看出,日本人痘法的推广,还受到《医宗金鉴》的影响。

新安医籍目录

新安医籍目录详细

医经(附 运气、基础理论) 素问释音针经音黄帝八十一难医流论医说医学正宗乾坤生意神隐肘后神枢神奇秘语续素问抄医读运气易览医旨绪馀翼医通考内经原旨元气论素问吴注素问发明三石医教医学原理医学质疑医学理论医易医学医学碎金病源赋医指天机大定数医论集粹易医合参医补医学大原医准内经博议医经一筏运气要诀医学指南戴氏注难经积精篇医理抉微医学元要医林辑要医学纂要医余别论灵素微言医贯别裁医林纂要探源校订医林纂要医学集要医学刍言人镜医理防微论中西医学新论易医格物编医论入门要诀医纪遁气符医医易会参医叹灵素汤液溯源医学正义摩腹运气图考写思素问医学提纲格物须知性理发微明光奥旨一屋微言医学分法类编医经余论普明子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学心悟医学源流医考医学辨真医理析微医学纂要岐黄总括敬修医说四字病机江抱一公医论医学蠡测醒世理言添油接命宗丹大道医学碎金脏腑辨论内经探微医学溯源医经理解伤燥论运气图解运气图解提要黄帝内经素问校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素问灵枢韵读医理金石医原吴余合参医宗指要五运六气难经析义杏墩日抄医学先难脏腑论灵素要略
伤寒(附温病) 伤寒切要伤寒论新刊仁斋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伤寒捷径书伤寒论条辨伤寒论条辨或问伤寒论条辨痉书伤寒明理补论阐明伤寒论伤寒选录伤寒类证便览伤寒翼伤寒考证伤寒杂论陶氏伤寒节抄张卿子伤寒论温症论治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伤寒心法要诀伤寒析疑伤寒提钩伤寒经注伤寒杂病论合编伤寒妇科伤寒三说辨金匮汤头歌伤寒集注伤寒抉疑金匮要略直解伤寒论后条辨伤寒论赘馀重订伤寒蕴要方脉药性汇全瘟疫论补注伤寒论条辨续注伤寒论证辨医宗承启伤寒旁训金匮旁训伤寒翼伤寒症伤寒辨证伤寒歌诀伤寒辨微医学体用伤寒医验瘟疫明辨金匮要略注伤寒论注伤寒经晰疑正误伤寒闢误三注真经伤寒变论伤寒诀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伤寒辨注伤寒论注伤寒答问伤寒论集解金匮要略集解吴郑合编二种伤寒辑要瘟疫论两注伤寒寸金伤寒眉诠伤寒证治明条孝慈备览伤寒编伤寒心悟伤寒注释伤寒论新注伤寒从新
诊法 仁斋直指方论医脉真经脉语内经脉候太素脉要矫世惑脉论诊脉早晏法补订脉诀刊误脉荟统属诊法脉理集要太素脉诀脉便医灯续焰脉法指要医宗脉要脉诀杂录持脉大法医阶诊脉四诊心法要诀脉理会参诊家索隐诸脉条辨持素篇望诊遵经脉镜须知舌图辨证脉法正宗命理脉诀脉诀脉论脉诀金机脉学注释汇参证治脉覆杂症脉诀脉理存真脉诀捷径脉法太素脉理脉飞布保脉集
本草 本草注音医药图记药纂参黄论药性述要药性论本草抄澄源本草草木便释药野菜博录本草会编本草蒙筌本草集要重选药性类要本草类方本草笺要本草纲目易知录本草择要纲目药性歌括本草衍句药房杂志燕窝考熟地黄论方药备考药性捷诀本草歌药性医方辨医阶辨药本草释名吴氏摘要本草药性要略大全汤液须知食物须知本草备要本草正误入药彀本草摘要药性会参神农本草经注解病理药性本草诗笺山居本草药性正误本草略本草督经药性撮要本草详要黄山野菜考证本草便读本草便读补遗饮食须知二酉山人药囊草
针灸 明堂音义撰注黄帝明堂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通玄指要赋注经验针法针灸仅存录针灸问对经穴发明针灸指直针方六集砭焫考推拿述略经穴分寸歌针灸诀歌神灸经纶俞穴推拿神书经络经络歌诀经络穴道歌经络图说刺灸心法要诀
方论 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疗下汤丸散方羊中散药方古方书医方图说去病简要方书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丹台玉案医经经方两家指医方考十三种证治赤水玄珠医宗领要丹溪心法附余重订丹溪心法推求师意医学原理徐氏二十四剂方经络歌诀医学入门捷径六书医学未然金鉴医宗粹言订补简易备验方活人心鉴虚车录脉症治方医汇医荟汤剂指南活人书程氏释方胞与堂丸散谱方氏脉症正宗医方秘旨医林摘粹论医汇粹诸证析疑松崖医径医林统要通玄方论医径句测墨宝斋集验方重校本草单方程氏验方医集大成怪症奇方明医摘粹加减汤头歌括诸家医书黄宗三医书寿域神方活人心医学指南大方张卿子经验方杂症纂要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试效集成证治要略经验方医家正统行仁辑要医学权衡丹溪发明方书集说校刊外台秘要仙方注释迈种苍生司命医传心法心法歌诀景岳全书发挥种福堂公选良方本事方释义程氏续即得方圣济总录纂要程氏易简方论不居集急救危症简便验方急救危症简便验方续集古方韵括医书博要医约先规各证经验秘方删补名医方论杂病心法要诀杂证汇参亟斋急应奇方医阶辨证李氏医鉴李氏医鉴续补杂症会心录方症会要家传课读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经验单方类编观心书屋经验良方济世亘方医学入门万病医衡万选良方洄溪秘方方解别录血症良方邛经验良方证因方论集要医学指南经验良方宝命真诠脉证方治存式景岳新方汤头歌括新方论注经验选秘良方集古良方名医汇纂医学类求医博医约医法心传慈航集同寿录医学及门续医宗摘要医家四要引经证医治病杂证古方选注方星岩见闻录攒花知不足方攒花易简良方急救须知医林枕秘梦塘三书家传痰火秘方医学心得汤头歌诀医方集解古今名医汇粹名医汇编万方类编古今名医方论形症心法方书医学备要异症医书医方仁世单方医门汇要人子须知便用良方医学十四种家庭医略医学传薪医学险症随笔医宗摘要医学求实录医学摄要医学心传名医品难梅村便得方医证心法古今丹方试验奇方经验良方历验方医法汇要口述篇记录医学撮要活法启微诸症采微习医明镜医汇简切医学正义中风瘫痪验方虚劳汇选应验良方明医治验蛊膈汇选验方医家指南临证秘诀医学引略医学传心医家必阅妙莲花室新编二十八方医要医方便读医醇胜义歌诀医学锦囊时疫类方脉症应绳录类方秘录医家指南证治阐微脉症指疑医方类医方集要方脉纂要医白脾胃论杂病因脉治法杂症诗括医家摘要杂证汇要戒烟全法经验良方艺圃医学治法手录方医方辑要便用良方医方集录论方辑要明医存养汪氏拟方医阶外科理例外科十法正骨心法要旨外科应验良方外科心法要诀外科集验外科经验方外科秘授著要伤科方书德章祖传外科秘书外科秘要疮疡经验疡科外治验方外科方略跌打秘要妇科心镜螽斯广育妇科心法要诀女科症治妇科衣钵妇科秘要广嗣篇方产科心法摄生种子秘方摄生种子秘剖胎产方论妇科临症指南妇科胎产问答胎产辑萃生生录胎产秘书四生合编新订保生经验良方妇婴至宝续编集验新方达生篇妇科阐微胎产方保产万金经新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幼幼汇集痘疹泄密新编痘疹全书儿科方要痘科切要青囊明辨痘科秘诀保赤方略程氏经验痘疹治法治麻方论麻痘秘法辑注保婴全书汪氏痘书痘治理辨痘疹玄言名医类集痘疹心印程氏家传经验痧麻痘疹秘要集活幼便览麻疹备要方论痘治答难麻痘科要略痘疹心法痘科全书婆心集续医宗摘要幼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叶氏幼科要略幼科金镜痘科重光活幼纂集幼科简便良方幼科仁寿录保赤存真麻痘合参痘疹正传惜孩微言痘疹心法保赤心书麻证全编痘科要录痘科类编扶婴录痘书痘科宝镜全书痘疹钩言痘科雪扫录橡村痘诀橡村余义金镜录注释热辨治验怡堂散记散记续编痘科管窥麻疹切要篇活幼心传痘科辨论幼科学编痘疹心法补遗小儿烧针法痘疹精华痘疹中庸广嗣秘诀验方幼科汇选应验良方痘疹金镜录真本痘疹百问秘本痘疹心法痘疹图像善本儿科秘方幼幼心法痕治正名类参痘证集验痘科秘奥刺种牛痘要法种嗣玄机慈幼筏麻痘新编小儿疳疾活幼珠玑疸疹辨证小儿方药程松崖眼科咽喉秘集汇治眼目痛药性及治诸病之方程松崖先生眼科应验良方古歙槐塘程松崖眼科经验眼科秘书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传秘本简明眼科学眼科易知录眼科秘方眼科心法眼科心法要诀重楼玉钥重楼玉钥续编喉白阐微咽喉辨证咽喉伤燥秋斋偶记喉科杂症喉菌发明喉科秘钥白喉治验新编喉痧阐义经验喉科喉科合壁喉科白腐要旨喉科详略墨罗痧问答瘪㿚痧论咽喉口齿玉钥全函
医案 名医类案石山医案孙文垣医案新都治验三吴治验孙一奎临诊录存医案宜兴治验程原仲医案余午亭医案医案王意庵医案世医吴洋吴桥传黄俅医案张柏医案黄士迪医案程敬通医案医暇厄言未刻本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续集叶氏医案存真素圃医案郑素圃先生医案集医案辑录杏轩医案箑余医话师朗医案医案愚虑医草摘录经验医案冯圹医案红树山庄医案东山别墅医案种蕉山房医案两梅庵医案医案医案医案医案医案抑隅堂医案洪桂医案选医验录初集医验录二集前贤医案程茂先医案新安医案广陵医案摘录婺源余先生医案医案类编遗下典型李能谦医案彩亭医案问山医案郑氏医案郑氏医案杏庵医案游秦医案家居医录谷荪医话舟山医案医验录松亭医案管见医案家传秘方殷云舫医案胡学训医案医案草述宾阳医案柚粮医案质堂医案蕴斋医案医案参补临床验案锦囊医话张氏医案王仲奇医案
养生 资生经房术奇书养生类要芝谱菌谱修养须知啖芋斋杂录
丛书(附 医史工具书) 新刊仁斋直指医书四种丹溪心法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痘疹大全八种河间六书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十三种伤寒三种摄生总要古今医统大全汪石山医书八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赤水玄珠全集医宗金鉴医述痘疹四合全书郑素圃医书五种聊复集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合刊医书两种许氏幼科七种济世全书贻善堂四种须知何嘉诜纂注医书方士恩医书鲍氏汇校医书四种汪氏医学六书白岳庵杂缀医书五种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合刻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合编张氏医参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史传拾遗医林史传医林外传医人传医书总录医书题解录
考证医籍 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素问钞补正素问纠略日用本草解毒编食物本草神医秘诀遵经奥旨针灸大成怪疾奇方古愚山房方书三种
附录 医学汇钞医药杂钞医学宝筏伤寒大白瘟疫论详辨温病症治汤头歌括增订瘟疫论补注本草便读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要诀咽喉秘旨咽喉效验妙方喉科秘笈秘传接骨金疮禁方摘选外科杂症外科症治神方外科抄方疡科心传伤科伤科秘方外科外科医方跌打损伤药方秘传跌打神方种子秘诀女科妇科方论儿科方药麻证秘诀秘传育婴杂症小儿急慢惊风专治胚幼切要精选珠玑摘要临症一得汪氏家藏奇效方手抄秘方秘授指南增订治疗汇要洞天奥旨万应秘传良方急救应验良方良方摘录古方秘传奇方单方经验良方应验杂症诸秘方集验良方秘方摘锦仙传各种经验奇方秘方集要采搜奇方余氏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