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集要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①本草著作。3部8卷。明王纶(汝言)撰于弘治九年(1496年)。此书撮取《证类本草》之要,参以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医著作互相考订而成。上部(1卷)为总论,辑录《本经》序例及金元医家论说,论述了药性、气味、制方用药之法等内容。中部(5卷)论述药物545种,每药简述君臣、性味、阴阳、良毒、归经、反畏等,次列功效主治,后录单方,末加按语,讨论药理、配伍运用等。对于药物之编排,此书一改以玉石为首之旧例,而以草为首;又以“人为万物之灵”,故列人部于最后,此后《本草蒙筌》等书多仿其编例。下部(2卷)为药性分类,分治气、寒、血、热、痰、湿、风、燥、疮、毒、妇人、小儿等12门予以阐介。李时珍认为王氏此书“约而不纯”,“别无增益,斤斤泥古者也。”然《本草纲目》分部编排以人为贵,终以人部,则与本书同。今有明正德五年(1510年)刊本,及多种明刊本。②本草著作。12卷。明方谷(龙潭)撰。《明史》著录,今未见。或疑今存方氏《本草纂要至宝》(9卷)即此书,著录者将书中3篇论文各作1卷。[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