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 (LI18)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扶突 (LI18,FuTu)

文件:LI18.jpg


别名

水穴。


释名

扶,两旁相扶;突,高起之处。穴当咽喉两旁,与水突相近,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穴区内有颈横神经,深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面神经颈支、副神经和颈外动脉分支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


功用

清咽消肿,理气降逆。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吞咽困难。

五官科系统疾病: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舌骨肌麻痹,嘶哑,咽喉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膈肌痉挛,唾液分泌异常;

其它:喘息,低血压等症;

为甲状腺手术常用麻醉穴之一。


配穴举例

配大椎、合谷治暴喑、咽喉肿痛 (《腧穴学》);配大钟、窍阴治舌本出血 (《千金要方》)。

配大椎、合谷,有清热利咽作用,主治暴喑,咽喉肿痛。

配天突、天溪,有行气利咽喉作用,主治暴忤气哽。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外台》: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暴喑,气哽。

《千金方》:扶突、大钟、窍阴,主舌本出血。


现代研究

(1)有报道,针扶突透翳风作为针刺麻醉行颅脑手术,镇痛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80%;针扶突配太冲、足三里,或配合谷、内关,进行各种甲状腺手术也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0%以上。 (2)有实验表明,针扶突穴可使正常人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量大为提高。


别名

水穴,水泉。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

1)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扶突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扶突。2)水穴、水泉。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滞重。


运行规律

水湿之气吸热后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

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治法

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位置

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灵枢•寒热病》:“婴筋之后”;《针灸甲乙经》:“在人迎后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迳取结喉旁开三寸。


功效

消肿散结,清咽开音。


主治

古代记述: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嗌不利,暴喑气梗,舌本出血,咳多唾,瘿气。

近人报道: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手术针麻穴。


方例

喉鸣:扶突、天突、太溪。

嘶哑:扶突、天突、合谷。


刺灸法

向下方斜刺0.5~1寸。不可过深和使用高频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如作颈部手术针刺麻醉时,可用1.5寸毫针在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交界处的上方,避开血管,与胸锁乳突肌相平行刺入,埋针于皮下;再在扶突后下方0.5厘米处进一针,与前一针相平行。然后,给予电脉冲刺激,按麻木区的出现情况,调整第二根针的位置,以刺及颈浅神经的颈皮神经为度。如麻木区至下颌或耳部,则进针位置宜低;如麻木区至锁骨处,进针位置宜提高0.3厘米。如出现肩部搐动,则进针深度宜浅。直至出现的麻木区与手术切口位置相符后,再用胶布固定。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