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骨 (LI16)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巨骨 (LI16,JuGu)

手阳明阳跷脉之会。

文件:LI16.jpg


释名

巨骨,原指锁骨;穴在锁骨肩峰端后方,故名。


出处

《素问•气府论》。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肩锁韧带、冈上肌;穴区内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和动脉分布。


功用

通经活络。


主治

肩背及上肢疼痛,上肢抬举、伸展不便,瘰疬,瘿气。

运动系统疾病: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及肩部软组织损伤;

消化系统疾病;吐血,胃出血;

其它:颈淋巴结核,高热痉挛,下牙痛。


配穴举例

配前谷治上肢不举 (《千金要方》);配孔最、尺泽、鱼际治咳喘、咯血 (《腧穴学》)。

配前谷,有舒通经络作用,主治臂不举。

配孔最、尺泽、鱼际,有降气止咳,清热止血作用,主治咯血。


操作

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人胸腔造成气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手阳明、跷脉之会。

《千金方》:主肩中痛,不能动摇。

《铜人》:治肩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背不得屈伸而痛。


穴义

大肠经浊降之气在地部形成的巨大水域。


名解

巨,大也。骨,水也。巨骨名意指大肠经阴浊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本穴物质为肩髃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凹陷处,经水聚集于本穴,故名巨骨。(若以地球坐标系的角度来看直立的人体,巨骨穴在高位,肩髃穴在低位,何以经水能上行?此是人体重力场的作用大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之故。在人体重力场中,外者为高,内者为低,故肩髃穴地部经水可流向巨骨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范围巨大。


运行规律

地部水液一方面循大肠经内走天鼎穴,另一方面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内注地之地部(骨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肩胛的地部水液内注骨部。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位置

肩上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者中”;《循经考穴编》:“约当肩髃上一寸许。”


功效

消肿散结。


主治

古代记述: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惊痫,吐血,瘰疬,瘿气。

近人报道:冈上肌腱炎。


方例

臂不举:巨骨、前谷。


刺灸法

直刺0.5~1寸,不可过深。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其它

交会穴:手阳明、阳跷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