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 (BL40)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委中 (BL40,WeiZhong) 合穴;膀胱下合穴

文件:UB40.jpg


别名

血郄、委中央、郄中。


释名

委,弯曲。穴当膝弯中央,《灵枢•本输》:“委中,膕中央,为合,委而取之。”故名。穴居膕窝空隙(郄)中央,故又名“郄中”(《素问•刺腰痛论》王冰注)、血郄(《针灸聚英》)。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腘窝内脂肪组织;穴区内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腘动脉、腘静脉经过。


功用

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腹泻,呕吐,遗尿,小便不利,丹毒。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皮肤科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

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其它:中暑,疟疾,鼻出血。


配穴举例

配复溜治腰背痛,配足三里、三阴交治股膝内侧痛 (《针灸大成》);配曲池、风市治湿疹、疔疮;配悬钟、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腧穴学》)。

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0-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文献摘要

《灵枢》: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取委中央。

《图翼》: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虚者不宜刺,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瘈疭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别名

腘中,郄中,血郄。


穴义

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

1)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委中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中。2)腘中。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3)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4)血郄。血,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5)膀胱经合穴。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特征。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功能作用

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