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牖 (SJ16)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天牖 (SJ16,TianYou)

文件:SJ16.jpg


释名

天,指高部;牖,窗口,指耳。穴近耳部,在颈部高处,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当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穴区内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深层有副神经和颈动脉分布。


功用

清头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

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

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配伍

配颈百劳、后溪,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肌痉挛。

配睛明、太冲,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

配听会、四渎,有通络开窍的作用,主治暴聋。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摘要

《千金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大成》: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

《图翼》: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


别名

天听。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名解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

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功能作用

补阳化湿。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位置

颈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颞骨乳突后缘直下与下颌角相平处,天容与天柱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后(下),发际上。”《类经图翼》补充:“上夹耳后一寸”;《循经考穴编》:“颔骨尽处壅肉上”;《针灸集成》:“在风池下一寸微外些”。


功效

清头风,明耳目。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目眩、面肿、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喉痹、鼻塞、鼻衄、瘰疡、目痛、夜梦颠倒、肩背痛、项强。


方例

项强不得顾:天牖、后溪。

面{115)肿:天牖、噫嘻、风池。

喉痛:天牖、合谷。

腰背牵痛难转动:风池、天牖、合谷、昆仑。


刺灸法

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