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证(伤寒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3.大承气汤证(Syndrome suitable for Potently Purgative Decoction)


原文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①有燥屎②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38)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③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④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⑤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⑥,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瀒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汗出讝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7)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讝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0)


词语解释

①胃中:胃泛指胃肠,此处当指肠中。

②燥屎:结聚肠内异常干硬之粪块。

③宿食:停积于胃肠内未尽消化的食物。

④乍:有时。

⑤喘冒:气喘且头目昏眩。

⑥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原文析义

此8条原文,论述大承气汤证的证治。大承气汤证属阳明腑实证中热实内结程度最重者,可谓痞、满、燥、实、坚俱备,故大承气汤可称为阳明实证的峻下法。

238条辨阳明病可攻与否及燥屎内结的证治。太阳病有一汗不解可再汗之法,阳明病有一下不解,可以再下之法。下后可否再下,当据证而断,今下后心中懊憹而烦,多为阳明浊热泄而未尽,上扰神明所致,如参考其它见症可断为胃中有燥屎者,可以再攻,而且可选用大承气汤。“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意承“可攻”之后,属倒装文法。如果下后只见腹部轻微胀满,则燥屎尚未形成,属于“肛门虽结硬,肠中未全干”,大便必初硬后溏,故不可攻下。言外之意,有燥屎可攻下者,除见心中懊憹而烦外,当见腹满痛等实邪结滞的重症。若下后心中懊憹,而不见腹满者,为虚烦,治用栀子豉汤;下后心中懊憹,腹满痛而不大便者,则为实烦,治用大承气汤。

239条指出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的外候。上条言“胃中有燥屎者可攻,”,本条则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作为辨燥屎的眼目。肠中燥屎内结,阻滞气机,腑气不通,故有绕脐作痛。阳明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见烦躁。发作有时,指绕脐痛与烦躁之发作,有时间规律,每于午后日晡时诸证加重。这是因为日晡时阳明气旺,正邪斗争激烈的缘故。燥屎内结是病机所在,故曰“此有燥屎”,于是就出现了不大便五六日的情况。本条虽未出方,因其燥屎内结,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不言自明。

215条论以能食不能食辨阳明腑实燥结微甚的方法,并补充不能食亦为燥屎内结之外候。阳明病,谵语发潮热,是腑实已成,但燥结程度之微甚,当结合能食和不能食来分辨。一般而言,胃有热当消谷引食,今阳明有热,反不能食,则必是热盛伤津、津伤化燥、燥屎结滞、腑气壅滞不行所致,故言“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既然燥屎已成,则当用大承气汤攻下。“宜大承气汤”意承“有燥屎五六枚也”句下,为倒装文法。若谵语、潮热而饮食尚可,则知大便虽硬,尚未至燥坚结硬,言外之意,此证不宜大承气汤,可予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正如章楠《伤寒论本旨》所说:“反不能食者,以胃中燥屎阻结也,故宜大承气下之;若能食,则无燥屎,但便硬尔,以无形邪热扰心而发谵语,胃无实结而能食,若下之,宜调胃承气也。”
241条指出大下后燥屎复结的证治。阳明腑实重证,有大下而愈者,当大便通畅,脉静身凉,腹无所苦;亦有下后邪热未清,燥屎复结者。今大下后又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这是下后邪热未清,宿食未尽,燥热与宿食又重新结聚形成燥屎,阻塞肠间,属一下不解,仍可再下之证,故宜用大承气汤以泻热通腑,下其燥屎。本条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自是辨大承气汤证的关键。如不大便,心烦腹满,结实未甚当用小承气汤。若下后心烦,谵语,不大便,蒸蒸发热,则治宜调胃承气汤。太阳病有一汗表邪不解而再汗之法,阳明病亦有一下腑实不除而再下之法。能否再汗与再下,均以辨证为依据。

242条论述燥屎形成的又一种情况。阳明病一般为小便利,则大便硬,即所谓“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然临床症状千变万化,绝非小便利大便硬一种情况。本条所述即为燥屎内结的另一种临床见证:即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本证由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大便乍难,即大便硬而难出。复因小便不利,而津液又未至枯竭,则是部分津液尚能还入肠中,所以燥屎虽结,但有时又呈现大便乍易之象。因燥屎内结,邪热深伏于里,不能发泄于外,故时有微热;腑气不通,浊邪上干于肺则喘;上犯清空则眩冒。因喘冒症状严重,故不能卧寐。此时,即使外无大热而为微热,大便乍难乍易而非数日不行,仍属燥屎内结,阳明腑实之重证,故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

212条指出阳明腑实重证的证治和预后。伤寒或用催吐或用攻下法后,病仍不解,因津液被夺,邪从燥化而入阳明,遂成阳明腑实证,故见多日不大便。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腑实证典型的热型,因阳明之气旺于日晡,阳明邪实,于其气旺时正邪斗争激烈,故日晡前后发热尤着。不恶寒为表邪已解。独语如见鬼状即是谵语,此系阳明浊热循经上扰心神所致。此证之重者,发则不识人,是热盛而神昏;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是津竭正衰、心神失养;微喘是肺虚气逆并有燥热迫肺的表现;直视则属肝肾阴精被耗,不能上养于目。此病至于此,已属正伤邪实之证,若脉见弦长,是阴液未至竭绝,正气犹存,尚有生机,当急与攻下以泻热救阴;若脉见短涩,则为正虚邪实,热极津枯,预后不良。如果证情较轻者,只是出现发潮热和谵语,则应当使用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但应注意中病即止,得大便通利则停药,以免过下克伐正气。

217条讲述表虚里实的证治。“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应接在“过经乃可下之”句后,系倒装文法。本条是太阳表虚与阳明腑实并见之证。汗出属中风表虚,多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故云:“此为风也”。谵语属阳明里实,多伴腹满痛,拒按,不大便等里证,故云:“以有燥屎在胃中”。此证表不解而里有燥屎,按法当先解表而后攻里,故原文谓:“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只有表证已罢,纯为里实,方可投大承气汤以泻热去实。如表证未除而下之过早,则表邪内陷,化热化燥,使胃热更炽,必致神识昏迷,谵语更重。文末“此表虚里实故也”是重申里有实而表未罢者,切不可过早使用下法。

220条论述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证罢,只见潮热,大便难而谵语,是邪气已转属阳明。由于四肢禀气于脾胃,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外泄,则可见手足漐漐汗出或濈然汗出等外候。此外候和潮热、谵语、大便难并见,则为阳明燥热成实的确征,因此宜用大承气汤泻下。


原文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①,睛不和②,无表里③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词语解释

①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②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③表里:表,指表证;里指大便秘结,腹满疼痛拒按等病状。


原文析义

前三条论述阳明急下三证。

252条论伤寒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法当急下存阴。伤寒六七日,表证已无,只见大便难,身微热,病情似不急迫,但出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此属邪热深伏,热结于腑的危重证候,故不可大意。因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瞳神为肾所主,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者,是燥热亢盛,阴津欲竭,病情严重,迟则不救,故用急下存阴之法,急投大承气汤以泻热实以救阴液。

253条论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法当急下存阴。本条阳明病当指燥热互结于腑之阳明实证。发热汗多,是里热蒸腾,迫津外泄,阳热呈亢极之势,阴津有枯竭之虞,即使腹胀满、不大便、潮热等症不甚严重,亦应抓住时机,急下存阴,宜投大承气汤。

254条论阳明腑实重证,法当急下存阴。伤寒发汗不解,津液已经外夺,又迅速出现腹满疼痛,可知燥热结滞之势迅疾,故应当机立断,用大承气汤急下阳明燥实,以护阴液。如不速下,亡阴之势必难遏止。

以上三条,皆云“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后人称其为阳明急下三证。前有“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犹恐燥实不甚,尚不敢冒然使用大承气,而先试投小承气。这里仅凭“身微热,大便难”、“发热,汗多”、“发汗不解,腹满痛”。则急用大承气汤泻下,是因为“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汗多”、“发汗不解”,皆提示阴液、阴精耗损之重。可见大承气汤之用,脉症拟似时,当审以慎;急下存阴时,又应当机立断,不得犹豫彷徨。大承气汤之所以可以救阴,全在里有燥热,泻燥热即可救阴液。如无燥热而投本方,只能伤阴劫液,而全无救阴之功。

255条辨腹满当下的证治。腹满一症,有虚实可辨,满而时减为虚,满而不减为实。《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是言虚寒性腹满。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说明腹满减的程度很少,少到不足以用语言来表达,这是热实腹满的特征。而此种腹满必伴有不大便,腹痛拒按,舌苔黄厚干燥等见症。故治当攻下,宜大承气汤。

由于大承气汤证由里热结实,燥屎内阻,腑气不通所致,证属里热实,故治宜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大黄苦寒,攻积导滞,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泻热去实。芒硝咸寒辛苦,润燥软坚,泻热导滞。枳实辛而微寒,理气消痞。厚朴苦辛而温,利气消满。四味相合,共成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峻剂。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皆治阳明腑实证。但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燥热邪气偏盛者宜之;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腑气不通为主者宜之;而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皆重者宜用之。刘渡舟在《伤寒论诠解•阳明篇》中说:“调胃承气汤治燥热在胃,证以燥热为主,故以甘草缓恋硝、黄于上,以使胃气调和,且有护正之义,而为和下之法;小承气汤治大便成硬在肠,腑气不顺,证以腹部痞满为主,但未到燥屎内结,肠气闭阻的程度,故用朴、实、黄而不用芒硝,与大承气汤相较,则为缓下之法;大承气汤治燥屎凝结在肠、腑气闭阻,证则以痞、满、燥、实俱备,故方中行气、软坚、泻下并用,以荡涤肠中燥屎,为峻下之法。”对三方的泻下力量作了分析与比较。本方煎服法是:先煎枳实、厚朴;大黄后下;最后纳芒硝,(亦可冲服)。得大便下,余勿服。若不下,可再服。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胀满绕脐痛,拒按,手足漐漐汗出,脉沉实有力。重者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

病机:燥屎内结,阳明热实。

治法:峻下热实,荡涤燥结。方用大承气汤。

汤证辨析: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均为阳明腑实证,但其程度有别。

大承气汤证病机特点是阳明燥热实邪严重内阻,腑气不通,痞满燥实坚皆俱。临床证候有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喘冒不得卧,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痛或绕脐痛,舌红,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实有力等。主方为三承气汤中泻热荡结之峻剂。

小承气汤证的病机特点是气滞明显,痞满较甚而燥热实邪结聚较轻。临床证候有潮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大满,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而疾等。主方为三承气汤中的轻下剂。

调胃承气汤证病机特点是燥热实邪初结胃肠,痞满不甚,病位偏高。临床证候有蒸蒸发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胀满,不大便,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等。主方为三承气汤中的缓下剂。

承气汤三方,皆为苦寒攻下之剂,都能治疗阳明腑实证,但随其病情轻重缓急之不同,用药之轻重多少亦有差别。大承气汤药味最多,用量最重;大黄必须后下,后下则气锐行速;厚朴之用量为大黄之一倍,较之小承气汤大四倍;枳实亦重用五枚,比小承气汤多二枚;行气药在本方中占较大比重,故名大承气。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少阴水竭土燥证。小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之药量而大黄用量不变,大黄亦不后下。小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厥阴热利。调胃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炙甘草而成。大黄用量不变,亦不后下。调胃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太阳变证和阳明腑实证。


疑难点击

对于241条大下之后六七日燥屎复结之原因,历代注家的的认识大致分为三类。成无己认为是下后胃弱不能消谷化食所致。张锡驹认为“以六七日不大便,则六七日内所食之物又为宿食。”(《伤寒直解•阳明病篇》)。程应旄认为是从前宿食,经大下而栖泊于回肠曲折之处,久则宿食结成燥屎。

对242条之大便乍难乍易,历来注家认识不一。张志聪认为,津液内亡则大便乍难,小便不利津液当还入胃中,则大便乍易。林澜认为,大实大满之证,则前后皆不通,大便为燥屎壅塞,其未坚者,或有时而并出,故乍易。钱潢认为,大便乍易,旁流时出也。


医案选释

案1 :腹痛

万某某,女,28岁,1992年6月3日初诊。阵发性腹痛2天,停经4个月,已确定早孕。2天前突感右下腹阵发性剧痛,进行性加重住院。体检记录:体温38.5℃,心肺(-),腹部膨胀,拒按,右下腹有压痛,麦氏点无压痛,未扪及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肝脾未触及。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囊肿约7cm×5cm×4cm,疼痛难忍,当日手术切除。次日腹部胀痛加剧,肠鸣音减弱,诊断为急性麻醉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症状未减,乃请我会诊。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胀而痛,口渴唇干喜冷饮,时伴恶心,胸闷,小便短赤,大便5天未行,夜寐不安。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中医诊断为腹痛。由阳明腑实,气机阻滞,肠道传化失职而致。治宜大承气汤,荡涤积滞,宽肠理气。处方:大黄12g(后下),芒硝10g(冲),枳实6g,厚朴6g。1剂水煎服。服后腹痛加剧,即频传矢气,尔后排臭之粪便甚多,顷刻腹痛腹胀大减,精神、胃纳好转。继以健脾调中安胎以善后。[蒋玉珍. 大承气汤在痛证中的应用. 江西中医药. 1995,增刊:28~29]

案2:狂证

50岁,男,工人。因胡语、不寐、躁动、拒食1周于1997年5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时BP23/14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言语错乱,目中不了了,疑神见鬼,躁扰不宁。腹部坚硬拒按,便秘6日。西医诊断:高血压性精神障碍。经降压、镇静等措施,诸症不减,后请中医会诊。观其舌红苔焦黄起刺,脉来弦滑有力。辨证为热结阳明,腑浊内闭,神明受扰,症属狂证。急投峻下热结之大承气汤作釜底抽薪法。方用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15g。服药1剂,翌日得下宿垢半盂,臭秽满屋,顿觉神清气爽,躁扰得宁。继以养阴清热,化痰醒胃之剂缓图,病情日臻佳境,2周后病愈出院。[张一鸣. 大承气汤治疗精神病. 四川中医. 1998;(12):21]

案3:失音

李某,男,25岁。平时高声嚷叫,常年累月,酿成失音,曾就诊于某医院,胸片和血、尿常规均示正常,大便难行。西药消炎抗菌及中药润肺生津之品不间断调治月余,患者精神不振,用手指口,发不出声,将自己写好一纸递于我:饥不欲食,腹部不适,夜寐不宁,大便一星期未解,小便赤少,已失音一月余,痛苦难当,求医生好好为其诊治。察其面赤形寒,舌红苔黑有芒刺,脉沉洪数,刻下诊为金实不鸣,拟大承气汤。方药:大黄15g,枳实15g,芒硝15,g厚朴10g。1剂,停用其它中西药物。二诊:药后约3小时,患者陆续排出大便3次,量多,色黑,其味秽臭,当晚腹部舒适,夜寐安宁,声门渐开,但声仍嘶哑,尚能知其表达之意。药中病机,守原方把各药量减去5g,加入党参20g,黄芪20g,再进1剂。12月6日三诊,患者喜形于色,声情并茂,诸症皆除,继令患者带回百合固金汤3剂,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作息以固疗效,追访3年未再复发。[黄连根. 大承气汤治失音. 河南中医. 2001;(3):9]

辨证思路:案1为大承气汤治疗热实内结的阳明腑实证,属大承气汤的正治法。此患者西医诊断为手术后急性麻醉性肠梗阻。证见腹胀痛,不大便,发热口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一派腑实里热证象,急投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既针对病机,又针对症状,故能快速取效。患者虽妊娠,但用此峻剂直捣病所,却无伤胎气,此正如《内经》所说:“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案2为大承气汤的变治法。患者西医诊断为精神病,属中医狂证范畴。虽无外感高热,但内有热结,腑实不通,热浊上扰神明。故攻下实热即可清醒神志,恢复精神。案3亦为大承气汤的变治法。失音病变部位在上,看似与阳明病无涉。但患者长年累月高声嚷叫,耗气损阴,肺燥津伤,移热大肠,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肺气壅塞,声门被遏,致金实不鸣。治用大承气汤,既峻下腑实燥屎,又能急下存阴,腑气得通,肺复清肃,声门自开,诸症皆除。


现代研究

大承气汤具攻下热实,荡涤燥屎之效,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救治急症病人中建功。如各类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粘连、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脑血管意外、精神病、乙型脑炎、菌痢、急慢性肾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鼻膜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肺炎、急性铅中毒、脊椎损伤性气臌胀、残胃无张力症、闭合性脑损伤、急性湿疹等病属阳明热盛,燥结成实者。

现代研究证明,大承气汤能加速胃肠道蠕动和容积,有利于把郁结在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促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从而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改善肝功能;通过增加腹腔脏器血流量和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对脏器尤其是肝肾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物,促进细菌和内毒素的排出;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或治疗由该菌引起的肠脓肿和肠粘连,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厌氧菌属尤其是大肠中占绝对优势的脆弱类杆菌属,具有强抗菌性,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另有研究表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中风急性期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过多,肠内毒素吸入血液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此时速取大承气汤通腑泻下,不但能增加胃肠蠕动排除毒性产物,还具有脱水降颅压,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氧供应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降低中风急性期的死亡率、致残率。此外,大承气汤冲剂用于肿瘤术前肠道预洁与常规服用抗生素和肥皂水灌肠相比较,能明显降低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的炎性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分泌,促进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复习思考

1.试述大、小、调胃承气汤证的证候、病机、治疗方药。

2.三承气汤的药物组成、煎服法是什么?为什么?

3.何谓急下存阴?




(三)大承气汤证( Syndrome suitable for potently Purgative Decoctive)


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①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词语解释

①可:《玉函》卷四、《注解伤寒论》卷六作“急”。


原文析义

此三条论少阴三急下证。320条口燥咽干是审证要点。口燥,指口干舌燥;咽乃少阴经脉循行之处,口燥、咽干为热邪炽盛灼津,肾阴亏损。二三日指示时间较短即出现上症,说明素体阴虚,感邪后伤阴燥化迅速。燥热灼津,真阴将竭,故当急下,治用大承气汤峻泻燥实,以救将竭之真阴。

321条自利清水是审证要点。此自利清水是燥屎内结,迫液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指所之物之黑色臭秽粪水。燥屎内阻,腑气壅滞不通必心下痛,燥热灼伤真阴必口干燥。热结旁流,火炽津枯,治当急下,用大承气汤泻其燥结,则旁流止,阴液复。

322条六七日为审证要点,腹胀,不大便为燥屎内结,浊气壅滞,阳明腑实已成。少阴热化真阴已亏,而阳明里实必伤阴津,今六七日,病程较长有土实水竭之虞,故当急下,用大承气汤去其燥结,以救肾水。

320、321、322三条条文叙证虽简,但据用大承气汤急下推知当还有其它燥屎内阻之症。此三证为少阴阴虚,邪从燥化,致胃肠干燥,这是病由少阴涉及阳明,而阳明燥热反灼真阴,此仲景示人重视少阴为生命之本,救少阴之阴的重要性,要救少阴,必泻阳明,故急下以救将竭之阴,病危转安。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此三条论少阴土燥水竭证,辨证要点是口燥咽干;或自利清水,色纯青等少阴阴亏同时伴阳明腑实已成者。

病机:少阴土燥水亏,真阴将竭。

治法:急下以救将竭之阴。方用大承气汤。


复习思考

1. 试述黄连阿胶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方药。

2. 试述猪苓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方药。

3. 少阴三急下证急下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