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 (SI2)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前谷 (SI2,QianGu) 荥穴

文件:SI2.jpg


释名

前,前方;谷,山谷。穴居小指本节前凹陷处,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微握拳,在第5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穴区内有指背神经 (属尺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功用

清利头目,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主治

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鸣,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少。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前臂神经痛,手指麻木;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妇产科系统疾病:产后无乳,乳腺炎等。  


配穴举例

配照海、中封治咽喉肿痛、咽下困难 (《针灸资生经》);配大椎治疟疾(《实用针灸学》);配风池、大椎治癫狂痫证 (《腧穴学》)。

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目翳。

配风池、大椎,有醒脑,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操作

直刺0.2-0.3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目中白翳,目痛泣出,前谷主之。

《大成》:主热病汗不出。

《金鉴》:主治癫痫。


穴义

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