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补亡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伤寒著作。20卷(其中缺卷16,实存19卷)。宋郭雍(子和)撰于淳熙八年(1181年)。郭氏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有残缺的情况,遂取《素问》、《难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以及诸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补亡”,编次与一般传本不同。卷1设为问答之辞,有伤寒名例、叙论、治法大要、伤寒脉法及刺法五篇;卷2~3为平脉、辨脉法;卷4~7先叙六经统论,继之以仲景六经证治原文,既补以庞安时、常器之诸家之说,郭氏复为之校补于后;卷8~12叙汗、吐、下、温、灸、刺及用水、用火之法;卷13~15叙两感、阴阳易、病后劳复等证;卷17~18叙痉湿暍及似伤寒诸证;卷19~20叙妇人小儿伤寒并痘疹等证。郭氏研究《伤寒论》,每折衷于朱肱、庞安时、常器之三家之间,多于极平凡处见其精细。如对厥病的发挥尤为突出,认为凡逆皆为厥,却有寒热之分。寒厥者,手足厥冷;热厥者,手足如炭火炮烙,或如入汤中。伤寒之厥,乃毒气并于阴经或阳经所致,与阴阳正气偏胜而厥者不同。现存明万历年间重刻本,清道光元年(1821年)徐锦校刊本及其他多种版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264-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