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伤寒著作。4卷(内有“方论”1卷)。金成无己撰于皇统二年(1142年)。撰写此书的缘由,正如严器之在序言中所说,成氏希望读者“读其论而明其理”,使能辨识伤寒病证,故以“明理”为书名。书中阐论《伤寒论》各种病证之病理机制和不同治法,旨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所述诸证,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50篇,每证反复分辨,必期其理明而后已。如释战慄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浅深之类明。后“有明理论方”1卷,选常用方20首,述其方义、方制、药理、加减等内容,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成氏为注解阐发《伤寒论》之先启,对后世伤寒学说的发展影响较大。现存宋刻本、明多种刻本、《医统正脉》本、《中国医学大成》本、日刻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265-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