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 (LR6)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都 (LR6,ZhongDu) 郄穴

文件:Liv6.jpg


别名

中郄。


释名

都,都会。穴当小腿内侧面中间,为肝经之气深聚处,故名。又系足厥阴肝经郄穴,所以又名“中郄”。《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均以中郄为正名。“都”与“郄”字形相近,“都”字或出于传误。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解剖

同蠡沟穴。


功用

舒肝理气,调经止血。


主治

疝气,崩漏,腹痛,泄泻,恶露不尽。

针麻常用穴之一。

生殖系统疾病:崩漏,疝气,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炎阴暴痛。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痢疾泄泻,肠炎。

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关节炎症,下肢麻痹疼痛,足软无力,喉炎。


配伍

配三阴交、阴陵泉,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痹痛。

配归来、太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配隐白、大敦,艾炷灸各穴,有温经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崩中腹上下痛,中都主之。

《千金方》: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

《铜人》:治妇人崩中,因产恶露不绝。

《大成》:四肢浮肿,中都、合谷、曲池、中渚、液门。


别名

中郄,太阴,大阴。


穴义

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名解

1)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于胫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


功效

舒肝理气,调经止血。


主治

针麻常用穴之一。

生殖系统疾病:崩漏,疝气,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炎阴暴痛。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痢疾泄泻,肠炎。

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关节炎症,下肢麻痹疼痛,足软无力,喉炎。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膝部。


灸法

艾炷灸3-5壮,灸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