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巨虚 (ST39)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下巨虚 (ST39,XiaJuXu) 小肠下合穴

文件:St39.jpg


别名

巨虚下廉、足之下廉。


释名

巨虚,指小腿部胫腓两骨之间较大的空隙处。《素问•针解》:“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为与上巨虚相对,《千金翼方》冠以“下”字。《灵枢•本输》称“巨虚下廉”,其意相同。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


解剖

同足三里穴。


功用

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


主治

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泄泻,大便脓血。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肋间神经痛;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下肢麻痹痉挛。


配穴举例

配幽门、太白治泄痢脓血 (《针灸资生经》);配阳陵泉、解溪治下肢麻木(《腧穴学》)。

配幽门、太白,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泄痢脓血。

配阳陵泉、解溪,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麻木。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灵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小指次指之间热,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

《千金方》:脚气初得,脚弱;腰脚不遂,不能跪起;小便难黄。


别名

下廉,巨虚下廉。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名解

1)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下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巨虚。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之意。2)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质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下9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处,当上巨虚直下3寸。

《灵枢•本输》:“复下上廉三寸。”


功效

调肠,清热,通乳。


主治

古代记述:胃热、腹痛,泄泻痢疾,下肢痹症,足痿,乳痈,癫痫,小腹痛,腰背控睾而痛,寒热身痛,暴惊狂言,气逆,转筋,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近人报道:急慢性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脚气症。


方例

泄痢脓血:下廉、幽门、太白。

胸胁满引腹:下廉、丘墟、侠溪、肾俞。


刺灸法

直刺0.5~1.5寸。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其它

小肠下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