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删除14字节 、 2015年3月23日 (一) 17:30
已导入1个版本
第7行: 第7行:  
==拼音名==
 
==拼音名==
   −
Bì Zhì
+
Bì Zhì
    
==别名==
 
==别名==
第16行: 第16行:     
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
 
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
  −
      
==原形态==
 
==原形态==
    
体长约100厘米。嘴短而坚,呈角黄色。眼褐色,睑部裸出,呈肉黄色。雄者头上具金黄色丝状羽冠,覆盖颈上;脸、颏和喉锈红色;后颈围以金棕色的扇状羽,形成披肩状,各羽边缘有蓝黑色双条细边;上背浓绿,羽缘为绒黑色;背的余部和腰均深金黄色,腰侧转深红,各羽羽支散离如发;尾长占体长的3/4,中央尾羽极长,黑褐色,满布桂黄色点斑;外侧尾羽呈桂黄色和黑褐色波状横斑相间状;尾上覆羽基部亦然,端部转为深红色;肩羽暗红,最内侧飞羽及其覆羽深蓝色;次级飞羽及其覆羽均黑色而缀以栗色;初级飞羽暗褐,其边缘棕黄色。下体自喉以次几纯为深红色,肛周淡栗。脚短而健,呈角黄色。雌鸟头顶和后头黑褐而杂以肉桂黄色;上背棕色而具黑褥横斑;翼上黑斑更粗;上体余部棕褐,密缀以黑色虫蠹状纹;尾端形尖而色亦较淡;胸和胁棕黄色杂有黑斑;腹几为纯棕色;尾下覆羽亦具黑斑。
 
体长约100厘米。嘴短而坚,呈角黄色。眼褐色,睑部裸出,呈肉黄色。雄者头上具金黄色丝状羽冠,覆盖颈上;脸、颏和喉锈红色;后颈围以金棕色的扇状羽,形成披肩状,各羽边缘有蓝黑色双条细边;上背浓绿,羽缘为绒黑色;背的余部和腰均深金黄色,腰侧转深红,各羽羽支散离如发;尾长占体长的3/4,中央尾羽极长,黑褐色,满布桂黄色点斑;外侧尾羽呈桂黄色和黑褐色波状横斑相间状;尾上覆羽基部亦然,端部转为深红色;肩羽暗红,最内侧飞羽及其覆羽深蓝色;次级飞羽及其覆羽均黑色而缀以栗色;初级飞羽暗褐,其边缘棕黄色。下体自喉以次几纯为深红色,肛周淡栗。脚短而健,呈角黄色。雌鸟头顶和后头黑褐而杂以肉桂黄色;上背棕色而具黑褥横斑;翼上黑斑更粗;上体余部棕褐,密缀以黑色虫蠹状纹;尾端形尖而色亦较淡;胸和胁棕黄色杂有黑斑;腹几为纯棕色;尾下覆羽亦具黑斑。
  −
      
==生境分布==
 
==生境分布==
    
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善奔驰,很少见其起飞。分布地区自青海东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南抵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善奔驰,很少见其起飞。分布地区自青海东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南抵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
      
==性味==
 
==性味==
  −
      
①《纲目》:"甘,温,微毒。"
 
①《纲目》:"甘,温,微毒。"
    
②《医林纂要》:"甘辛,温。"
 
②《医林纂要》:"甘辛,温。"
  −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医林纂要》:"功用同雉(温中补虚,益肝和血)。"
 
《医林纂要》:"功用同雉(温中补虚,益肝和血)。"
  −
      
==摘录==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