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来自中医百科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11月7日 (六) 03:14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中医文献辞典》)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内科著作。3卷。金李杲(东垣)撰。约刊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此书载医论36篇,方论63篇。在《内经》学术理论基础上,论述脾胃与元气关系、脾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作用、脾胃对其他脏腑影响等内容,并阐明脾胃在人体之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脾胃之气无所伤,始能滋养元气; 若伤脾胃之气,则元气不能充,而诸病由生。指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运动枢纽,“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气为地者也。” 脾胃有伤,上影响于肺,下波及于肾,并涉及大肠、小肠和九窍。所谓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 主张凡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所致之内伤病证,宜以补益脾胃为主,尤当升发脾胃之阳,并据以拟订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等方,详述其配伍原则、证治及加减应用。又提出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之说,为确立甘温除热法奠定理论基础。此书为李杲创导脾胃学说之代表作,对后世影响较大,明代医家王肯堂、张介宾、李时珍等,均曾给予较高评价。现存较早版本有《济生拔萃》、《东垣十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等,建国后有注释本、影印本和排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656-6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