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证(伤寒学)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Deteriorated syndrome of taiyang disease)

八、痞证(Fullness syndrome)

(一)痞证的成因及症候特点(Etiology and characteristic of Fullness syndrome)


原文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①,则作痞,按之自濡②,但气痞③耳。(151)


词语解释

①紧反入里:因误下邪气由表入里。紧,此借脉象而指在表之寒邪。
②濡:柔软。按之濡犹言按之软。
③气痞:气机窒塞不通。


原文析义

本条论述痞证的成因与症候特点。脉浮而紧,未言何病,以脉测证,是为太阳伤寒证,应以麻黄汤发汗解表。若误用下法,则“紧反入里”。紧,此处指在表之寒邪。误下先虚其里,使脾胃之气受伤,而在表之邪内陷入里,影响脾胃升降功能,致心下气机窒塞不通,遂成痞证。痞证的特点是心下堵闷不舒,然以手按之却柔软无物,说明内无有形实邪,只是脾胃气机壅滞,故云:“但气痞耳”。

痞证与结胸证均因太阳病误下,邪陷于里而成,都以心下为主要病变部位。两者的区别是:结胸证为内陷之邪与有形痰水结于心下胸胁,故其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下破结之法。痞证为无形邪气内陷心下,气机痞塞,故其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特点,治以理气消痞为主。


疑难点击

对本条“紧反入里”一句,注家多有异议,如成无已认为是阴邪入里,张隐庵认为紧为少阴之邪,尤在泾认为是寒邪因下而内阻,而陈亦人在《伤寒论译释》中认为“紧主邪结,不专主寒邪”。痞症的形成是无形邪气内陷心下,从后面诸泻心汤证看,可为热邪,亦可为寒热错杂之邪,故统言“邪陷入里”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