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删除17字节 、 2015年4月19日 (日) 19:25
无编辑摘要
第284行: 第284行:       −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第296行: 第296行: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已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已《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已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已《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第306行: 第306行:       −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
2.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
2.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第318行: 第318行:       −
1.原书主治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
1.原书主治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第330行: 第330行:  
李氏用归脾汤加减辅助治疗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获较好疗效。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组除放化疗外,辅以归脾汤加减,从放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至化疗结束后2周停用。结果:骨髓抑制情况在Ⅲ、Ⅳ度,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归脾汤能显著减轻放化疗对骨髓功能的抑制;放化疗组CD3、CD4、NK细胞数目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归脾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小,说明归脾汤有显著保护或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李氏用归脾汤加减辅助治疗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获较好疗效。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组除放化疗外,辅以归脾汤加减,从放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至化疗结束后2周停用。结果:骨髓抑制情况在Ⅲ、Ⅳ度,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归脾汤能显著减轻放化疗对骨髓功能的抑制;放化疗组CD3、CD4、NK细胞数目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归脾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小,说明归脾汤有显著保护或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
==李卫河,等。归脾汤对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7(6):68==
+
李卫河,等。归脾汤对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7(6):68
      第339行: 第339行:  
归脾汤对三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发现:该方对急性应激性溃疡、利血平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无效;对胃液分泌量、胃蛋白酶排出量等没有明显影响。作者认为该方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紊乱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胃的分泌、运动等功能恢复正常,发挥了抑制溃疡形成的作用。
 
归脾汤对三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发现:该方对急性应激性溃疡、利血平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无效;对胃液分泌量、胃蛋白酶排出量等没有明显影响。作者认为该方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紊乱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胃的分泌、运动等功能恢复正常,发挥了抑制溃疡形成的作用。
   −
==张仲一,等。归脾汤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 1995;12(4):28==
+
张仲一,等。归脾汤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 1995;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