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 (DU26)

水沟 (DU26,ShuiGou)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文件:Du26.jpg


别名

人中。


释名

鼻下凹陷似水沟,穴在其中,故名。水沟似人形,《释名•释形体》:“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于狭而长似人立也。”穴居其中,故又称“人中”。又释,人指人部,居天(上)部与地(下)部之间。鼻主天气(呼吸),口主地气(饮食),穴在口鼻之间的人部之中。《老子释略》:“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天地间人中是也。”


出处

水沟,出《针灸甲乙经》。人中,原为部位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用作穴名。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穴区内有眶下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分布。


功用

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主治

头痛,晕厥,癫狂痫,小儿惊风,口角喎斜,腰脊强痛。


配穴举例

配颊车治中风吐沫 (《胜玉歌》);配委中治腰脊闪痛 (《玉龙赋》);配涌泉、素髎、内关、气海 (灸)、关元治休克;配合谷、阳陵泉治惊厥;配合谷透劳宫治癔病发作 (《针灸学》)。

配合谷、内庭、中极、气海,有解暑清热,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

配中冲,合谷,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不醒人事。

配委中,有活血祛瘀,行气通经的作用,主治闪挫腰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


文献摘要

《甲乙经》: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铜人》: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顿愈。

《图翼》:千金云:此穴为鬼市,治百邪癫狂,此当在第一次下针。凡人中恶,先掐鼻下是也。鬼击卒死者,须即灸之。


别名

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

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水沟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水沟。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

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位置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方例

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