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舍 (ST11)

气舍 (ST11,QiShe)

文件:St11.jpg


释名

舍,住处。穴近气管,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胸锁乳突肌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穴区内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和颈横神经,深层有迷走神经干和颈总动脉及面神经颈支分布。


功用

清咽利肺,理气散结。


主治

咽喉肿痛,喘息,呃逆,瘰疬,瘿气,颈项强

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

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炎,膈肌痉挛,消化不良;

其它: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落枕,颈椎病。


配穴举例

配扶突、人迎、合谷治瘿瘤;配气户,膈俞治呃逆;配天鼎、天突治咽下困难 (《腧穴学》)

配扶突、人迎、合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瘿瘤。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现代研究

有报道,针刺气舍、天突、合谷等穴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有效率达86.9%。针后颈围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尿中排碘量明显降低,甲状腺对碘吸聚和利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文献摘要

《甲乙经》:瘿瘤,气舍主之。肩肿不得顾,气舍主之。

《铜人》: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


名解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位置

颈部,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处;当锁骨上小窝中。

《针灸甲乙经》:“在颈,直人迎下,侠天突陷者中”;《循经考穴编》:“天突旁开一寸五分”;《类经图翼》“贴骨尖上有缺”。


功效

利咽喉,消瘿肿。


主治

古代记述:喉痹,咳逆上气,颈项强不得回顾,瘰疬,呃逆,肩肿,瘿瘤,咽肿,哽咽食不下,泻痢。


方例

泻痢:灸脾俞、关元、肾俞、复溜、腹哀、长强、太溪、大肠俞、三里、气舍、中脘。


刺灸法

浅刺0.3~0.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