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户 (ST13)

气户 (ST13,QiHu)

文件:St13.jpg


释名

穴居上胸部,其下为肺脏,肺司呼吸,为气出入的门户。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1肋问外肌;穴区内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肩峰动脉分布。


功用

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

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其它: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配穴举例

配华盖治胁肋疼痛 (《百症赋》)配膻中、内关治胸闷、胸胀,配列缺治咳嗽气喘 (《实用针灸学》)

配云门、天府、神门,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

配华盖,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大成》:主息奔,胸满,喘急。


穴义

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


名解

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伸为出入的通道。气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气户。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一方面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位置

胸部,锁骨中点下缘凹陷处,距前正中线4寸。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俞府两傍各二寸;”《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下直膺窗,去膺窗上同身寸之四寸八分”;《针灸大成》:“去中行各四寸”;《循经考穴编》:“与璇玑平”;《医宗金鉴》:“从缺盆下行,巨骨下一寸。”


功效

宣肺、理气。


主治

古代记述:哮喘,咳嗽,胸胁支满,胸背疼,四肢浮肿,呃逆,呼吸肩息,不知食味,胁肋痛。


方例

喘逆上气:气户、云门、天府、神门。

胁肋疼痛:气户、华盖。

胸前神经痛:气户、库房、屋翳、膺窗。


刺灸法

沿皮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