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骨 (BL65)

束骨 (BL65,ShuGu) 输穴

文件:UB65.jpg


释名

束,紧缩。穴当本节(第5跖趾关节)后呈紧束处,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足第5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解剖

同金门穴。


功用

通经活络,清头明目。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头晕,癫痫,精神病;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聋,眼结膜炎,泪管狭窄;

其它:高血压,腓肠肌痉挛,疔疮,肛门手术后疼痛。


配伍

配殷门、昆仑,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

配百会、肝俞,有清头目,调营血,平肝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暴病头痛,身热痛。

《铜人》:目眩项不可回顾。

《循经》:主本节肿疼,足心发热。


穴义

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名解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2)膀胱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为横向的向外传输,有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内横向传于穴外。


功能作用

输布水湿。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