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泽 (PC3)

曲泽 (PC3,QuZe) 合穴

[[文件:文件:P3.jpg


释名

曲,弯曲;泽,沼泽。穴居肘弯凹陷处,脉气至此较“池”浅而广。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穴区内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深层有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风性心脏病,心肌炎;

其它: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小儿舞蹈病等。


配穴举例

配大陵治心悸;配内关、中脘治胃痛、呕吐;配曲池、委中治中暑 (《腧穴学》);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神门、鱼际治呕血 (《针灸大成》)。

配大陵,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

配内关、中脘,有调理肠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痛。

配委中、曲池,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中暑。


操作

直刺0.8-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文献摘要

《千金方》:曲泽、大陵,主心下澹澹,善惊。

《铜人》: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血,风疹,臂肘手腕善动摇。

《大成》:呕血,曲泽、神门、鱼际。


现代研究

(1)临床观察表明,针或灸曲泽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如用温和灸法灸曲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并在灸前、施灸15分钟和停灸后5分钟分别测定有关指标,施灸后病人胸闷、心前区痛减轻,能各项参数明显改善。 (2)动物实验也表明,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针“曲泽”、“膈俞”可抑制其心电图ST段升高效应,并在起针后见到其ST段电位有自然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针刺曲泽穴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减轻损伤程度、抑制损伤发展和加快恢复的作用。 (3)针曲泽对疼痛、麻木、痉挛性手足搐搦疗效较为满意。 (4)用辣根过氧化酶法证实,大鼠“曲泽”穴下的神经传人纤维均在颈‘至胸l脊髓节段,且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传人有关,主要表现为二者的传人冲动在同节段脊髓神经元的汇聚和相互联系。


穴义

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曲泽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故名曲泽。2)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散热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位置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尺侧缘凹陷处。

《灵枢•本输》:“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神应经》:“大筋内侧横纹中动脉是”;《循经考穴编》:“与尺泽相并,约去寸许”;《动功按摩秘诀》:“在肘内臁正中间”。


功效

宁心、泄热、降逆、镇惊。


主治

古代记述:伤寒温病、暑热、口干、心痛、心悸、逆气、呕吐、惊厥、身热、烦心、善摇头、咳喘、痧症、臂肘手腕不时动摇、丹毒、疔疮、疖。

近人报道: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中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肘窝囊肿。


方例

心痛:督俞、膈俞、曲泽。

手臂善动:肝俞、曲泽、神门、太冲。

血虚口渴同施:少商、曲泽。

呕吐:中脘、曲泽、足三里。

中暑、痧症:曲泽、委中(均放血)。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对暑热症可浅刺静脉出血。禁直接灸;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合(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