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解释一

是发生于春季的温病。它的临床特点是: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高热、口渴、心烦、小便赤等。或出现外寒里热、怕冷、身热、无汗、口渴、 头痛、身痛、烦燥不安、咽干、舌质红、脉细数。里热炽盛时,可出现发 斑和神昏,四肢抽搐等症状。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解释二

病名。冬受寒邪,至春而发的温热病。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将之归于伏气温病。以初起即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泄里热为主,主用黄芩汤。兼恶寒头痛者,治宜表里两解,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热入阳明,壮热口渴,汗多,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者,治宜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热入营血,或伤阴动风,参用风温治法。《增补详注温病条辨》卷一:谓本病属新感温病。《时病论》谓因新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类证治裁•温症》谓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参见伏气温病、新感温病、风温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