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承山 (BL57)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承山 (BL57,ChengShan)

文件:UB57.jpg


别名

肉柱、鱼腹、肠山。


释名

承,承受;山,山岭,形容腓肠肌。穴居腓肠肌隆起的肌腹之下方,故名。


出处

《灵枢•卫气》。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穴区内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本干经过。


功用

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


主治

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脚气,下肢瘫痪。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其它:痛经。


配穴举例

配复溜、太冲、太白治便血;配解溪、太白、带脉治大便下重,配复溜治血痔、泄泻腹痛 (《针灸大成》);配环跳、阳陵泉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配大肠俞、秩边治便秘 (《腧穴学》)。

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操作

直刺1.0-2.0寸;可灸。


文献摘要

《铜人》:霍乱转筋,大便难。

《大成》:脚气膝肿,胫痠脚跟痛。


现代研究

(1)临床报道,针承山治疗胃痉挛有较好疗效;温针承山治疗腓肠肌痉挛43例,也有良好效果。 (2)针承山治疗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疗效。还有人针承山治疗痔疮100例,结果显示对内痔、外痔均有很好疗效。也有人报道,针承山行透天凉手法治疗顽固性肛门周围瘙痒症大多收到较好疗效。 (3)有人发现针刺承山对室性早搏有效。还有实验证实,针承山、至阴等穴加低频电脉冲刺激后,可见受试者尿量和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于1-2小时后显著升高,针后24小时仍较对照组高出20%以上,但尿环磷酸腺苷反而下降。


别名

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


穴义

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名解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名意与鱼腹近同。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

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治法

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