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 (RN4)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关元 (RN4,GuanYuan)

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文件:Ren4.jpg


别名

三结交、大中极、下纪、次门。


释名

关,关藏;元,本元。穴近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为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针灸资生经》:“亦名大中极,言取人身之上下四向最为中也。”为足三阴、任脉之会,故又名“三结交”。穴居石门之下,又名“次门”。


出处

《灵枢•寒热病》。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内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


功用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配穴举例

配阴陵泉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配太溪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配涌泉治滑精、腰痛、气淋;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治胸胁痞满 (《腧穴学》)。

配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

配太溪,有补益肾气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配涌泉,有补肾气,行水气的作用,主治滑精,腰痛,气淋。

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有调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


操作

直刺1.0—2.0寸;可灸。孕妇慎用。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现代研究

(1)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的血压和指温均有升高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艾灸“关元”可增加兔的心输出量,但不增加心率,能减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以及Na+、K+的排泄。还有实验证实,刺灸“关元”对家兔因组织胺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对因组织胺引起的家兔实验性休克有抗休克作用。 (2)隔姜灸关元,每次30分钟,每5日灸1次,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有一定疗效。 (3)艾灸“关元”,每次2壮,隔日1次,灸10次后可延长HAC瘤细胞接种小鼠的存活期。


别名

下纪,次门,三结交,丹田,大中极,关原,中大,大海,溺水,大涃,昆仑,持枢,五城,产门,脖秧,子处,血海,命门,血室,下肓,精露,利机,子户,胞门,子宫,子肠,肓之原,气海。


穴义

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


名解

1)关元。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2)下纪。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3)次门。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4)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6)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7)大海。大,巨大也。海,大水也。大海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8)溺水。溺水,处于水的围困之中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范围巨大,身处其中如溺水之状,故名溺水。大涃名意与溺水同,涃指被困于水中之状。9)昆仑。昆仑,广漠无垠之意,此指穴内气血充斥大范围内的各个天部层次。10)持枢。持,把持也。枢,门户的转轴也。持枢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输向人体各部。11)五城。五,数量词,此指五脏六腑。城,城市也。五城名意指本穴气血包含了五脏六腑的各部物质。12)产门。产,生产也。门,门户也。产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产。子处、子户、胞门、子宫、子肠名意与产门同。13)脖胦。脖,脖子。胦,中央。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循人体前正中线而上行。14)血海。血,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水也。血海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为温热之性。血室名意与血海同。15)命门。命,生命也。门,门户也。命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盛衰关系到人的性命生死。16)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膈膜中的膏脂之物。下肓名意指腹内的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输体表。肓之原名意与下肓同。17)精露。精,气也。露,暴露也。精露名意指任脉上行水气外露于滞重水湿之上。18)利机。利,便利也。机,巧也。利机名意指本穴气血为阴柔的水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19)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水也。气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大部分外走小肠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