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穴

来自中医百科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4月11日 (六) 22:58的版本 (已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五 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 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 肺 — 太渊 大肠 — 三间 心包 — 大陵 三焦 —中渚(音“煮”) 心 — 神门 小肠 — 后溪 脾 — 太白 胃 —陷谷 肝 — 太冲 胆 — (足)临泣 肾 — 太溪 膀胱 — 束骨

解释二

俞穴

俞穴又称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灵枢•背腧》说:“按其处,应在其中而痛解(懈),乃其俞也。”“解”读作懈,张介宾解释为“酸软懈散”,即指背部在按压检查时会出现一些特别敏感的所在。背为阴,胸腹为阳,故《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皆在阴,俞皆在阳”。滑伯仁注:“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背俞穴虽俱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但其位置都与本脏腑相近,故能反映各脏腑的病症,治疗内脏病也最为常用。《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即指背俞接近内脏,具有直捷的作用。十二经脉“本”在四肢,其“标”主要在背俞。

解释三

即腧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