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综合性医书。

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现名为《宋志》所载,后人多沿袭之),简称《三因方》。宋陈言(无择)著。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18卷。分为180门。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证及治方1500余首。在分论各证之前,首叙医学总论,其中关于病因一项,为本书理论重点,指出:“凡治病,必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陈氏将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者,“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此三因说,虽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但本书提法更为明确,并详述各科病证及治方,结合临床阐述研究病因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即分别三因,归于一治,此是本书命名“三因极一”之原意,亦是对张仲景病因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所载方剂,有相当一部分系宋以前医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并有较大影响,如严用和所编《济生方》,即多取材于本书。书中将饮食饥饱、尽神度量、疲极筋力等归于不内外因,后世虽有不少医家提出异议,认为当属内因,但本书仍为祖国医学病因学之雏形,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有南宋复刻本、元刻本及《四库全书》本等多种刊本,建国后有排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