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题解

本文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校点本《黄帝内经素问注》。作者王冰(约公元710~约804年),自号启玄子,唐代医学家,生平不详。据《古今医统大全》载,曾在唐代宗宝应年间任太仆令,故后人亦称为“王太仆”,“年八十馀以寿终”(北宋林亿等《素问》新校正引《唐人物志》)。著作除《素问注》外,又有《玄珠秘语》、《元和纪用经》(后二书均为托名)。

序文是王冰为《黄帝内经素问注》所作的自序。文中首先高度评价了《素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然后特意论述了“标格亦资于诂训”这一通经致用之根基的道理及其重要作用,接着列举了当时流行的《素问》诸本的错误——即作者进行整理、校注的直接原因,交待了整理、校注的过程和内容,最后说明了整理、校勘的原则、条例及其目的。行文语言朴实典范,内容宏富,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医书序文。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冰严谨的治学作风和高超的学术水平,《素问》亦即由此而成为后世的通行本,千百年来授学不衰,对祖国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夫釋縛脫艱[1],全真導氣[2],拯黎元於仁壽[3],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4],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5]:“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6],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7]。

[1]释缚脱艰:谓解除疾病的困扰和造成的痛苦。缚,捆绑,指疾病的困扰。 [2]全真导气:保全真精,通导元气。 [3]黎元:黎民;百姓。 仁寿:长寿。 [4]三圣:即一般所说的“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 [5]孔安国:西汉经学家,孔子后裔,以研究《尚书》而为汉武帝博士。 [6]三坟: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坟,典籍。 [7]迺:“乃”的异体字。

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8],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9],師氏藏之[10],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11]。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12],變化之由表[13],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14],勿約而幽明斯契[15]。稽其言有徵 [16],驗之事不忒[17]。誠可謂至道之宗[18],奉生之始矣。

[8]其人:指合适的传人,即德才兼备的传人。 [9]第七一卷:即第七卷,相传是专讲五运六气之理的。王冰所补,即此内容。 [10]师氏:古代负责掌管贵族子弟的官员,此指前代的师傅。 [11]趣:旨趣;旨意。 [12]候:节气。 [13]表:被揭示。 [14]遐迩:远近。此指远近的事理。 [15]幽明:指有形与无形的事理。 [16]稽:考核。 征:征验。 [17]忒(tè特):差错。 [18]至道:指医学。 宗:本源,根本。

假若天機迅發[1],妙識玄通[2],蕆謀雖屬乎生知[3],標格亦資於詁訓[4],未嘗有行不由逕[5],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6],或識契眞要[7],則目牛無全[8]。故動則有成[9],猶鬼神幽贊[10],而命世奇傑[11],時時間出焉[12]:則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濟蒸人[13],華葉遞榮[14],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15],亦天之假也[16]。

[1]天机迅发:犹言天资敏捷。 [2]妙识玄通:即“识妙通玄”,谓通晓玄妙的道理。 [3]蒇(chǎn产)谋:完备而周密的见解。蒇,完备,周密。 [4]标格:风范。此指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 诂训:指对字词的注释和对义理的讲解。 [5]行不由迳:语出《论语•雍也》。原义为走正道不抄小路,此指行走却不遵循道路。 [6]探微索隐:即“探索微隐”,谓探索精细深奥的道理。 [7]或:如果。 识契真要:认识并领会精髓要旨。 [8]目牛无全:即“目无全牛”,语本《庄子•养生主》。喻技术达到极其精熟的地步。 [9]动:常常。 [10]幽赞:暗中帮助。 [11]命世:闻名于世。 奇杰:仅次于贤人的人。此指杰出的人物。 [12]间(jiàn剑):不断地。 [13]烝:通“蒸”,众多。 人:民,民众。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 [14]华:同“花”。 [15]著:显着。指显著的成就。 [16]假:助,谓成全。

冰弱齡慕道[1],夙好養生,幸遇眞經,式爲龜鏡[2]。而世本紕繆[3],篇目重疊,前後不倫[4],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5]。歲月旣淹[6],襲以成弊[7]。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幷吞,而都爲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8],而云世闕[9]。

[1]弱龄: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这里泛指青少年时期。 [2]式:用。 龟镜:也作“龟鉴”,比喻重要的借鉴。 [3]纰(pī 披)缪:错误。 [4]不伦:没有条理;没有次序。 [5]披会:披阅领会。 [6]淹:久。 [7]袭:沿袭;相互沿用而不思订正。 [8]脱简:文句脱失。 [9]阙:通“缺”。

重《經合》而冠《針服》[10],並《方宜》而爲《欬篇》[11];隔《虛實》而爲《逆從》[12],合《經絡》而爲《論要》[13];節《皮部》爲《經絡》[14],退《至教》以先《針》[15]。諸如此流,不可勝數[16]。

[10]重《经合》而冠《针服》:在重出的《经合》篇前标上《针服》的名称。今传《素问》无《针服》,《新校正》谓全元起本第一卷名《经合》,第二篇重出,名《真邪论》,因有谓《针服》或者即指《真邪论》。而《八正神明论》篇首有“用针之服”等字,故又有谓或即指此。 [11]并《方宜》而为《咳篇》:把《方宜》篇合并到了《咳篇》。《方宜》,指《异法方宜论》。《咳篇》,指《咳论》。 [12]隔《虚实》而为《逆从》:分割出《四时刺逆从》篇中论述“虚实”之理的一部分而作为《逆从》篇。《虚实》,指《四时刺逆从论》中论述三阴三阳虚实不足问题的部分。《新校正》:“按:‘厥阴有馀’至‘筋急目痛’,全元起本在第六卷;‘春气在经筋’至篇末,全元起本在第一卷。” [13]合《经络》而为《论要》:把《经络》篇合并到了《论要》篇。《经络》与《论要》,均所指不详。 [14]节《皮部》为《经络》:节取了《皮部》篇的一部分而作为《经络》篇。《皮部》、《经络》,分别指《皮部论》与《经络论》。 [15]退《至教》以先《针》:把《至教》篇放到了后边而把《针》篇提到了前边。《至教》,指《素问》首篇《上古天真论》(一说指《著至教篇》),全元起本将其放到了第九卷。《针》,指论述针法的《调经论》和《四时刺逆从论》。一说指《针解论》。不详。 [16]数:列举

且將升岱嶽[17],非徑奚爲?欲詣扶桑[18],無舟莫適[19]。乃精勤博訪,而幷有其人[20]。曆十二年,方臻理要[21],詢謀得失[22],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23],受得先師張公秘本[24],文字昭晰[25],義理環周,一以參詳[26],羣疑冰釋。

[17]岱岳:泰山的别称。 [18]扶桑:古海外国名。《梁书•扶桑国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地多扶桑木,故名。”一说指今日本。 [19]适:到达。 [20]其人:指志同道合的人。 [21]理要:谓廓清条理,掌握要领。 [22] 得失:义偏“得”,收获。 [23]斋堂:书房。 [24]张公:疑指中唐御医张文仲。 [25]昭:明白。 [26]一以参详:谓用张公秘本逐字逐句地详细校订。

恐散於末學[27],絕彼師資[28],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29],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30]。冀乎究尾明首[31],尋注會經[32],開發童蒙[33],宣揚至理而已。

[27]末学:后学。 [28]师资:原指能传授知识的人。此指授学的依据。 [29]旧藏之卷:指当时《素问》流行本中因被“师氏藏之”而散佚的第七卷。《新校正》:“《素问》第七卷亡失已久,全元起注本亦无此卷,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 [30]勒:刻印。一说:汇总。 [31]究尾明首:谓探究并弄清《素问》的全部内容。 [32]寻:依循;依照。 会:领会。 [33]童蒙:指初学之人。

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幷,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1],前後重疊者,詳其指趣[2],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秘密[3],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4],以陳其道。

[1]错简:谓文句错乱。 碎文:文字残缺不全。 [2]指趣:即“旨趣”。 [3]秘密:深奥难明。 [4]玄珠:《玄珠密语》,已佚,今传者为托名之作。

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揉。庶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5],奎張不亂[6],深泉淨瀅,鱗介咸分[7]。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8]。俾工徒勿誤[9],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10],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11]。

[5]列宿(xiù秀):众多的星宿。 [6]奎张:奎宿与张宿,均星宿名。 [7]鳞介:指有鳞与有甲壳的水生动物。 [8]夷夏:指四夷和华夏之人。 [9]工:指医生。 徒:徒众,指某一类的人士。 [10]徽音:德音;福音。 累:不断地。 属(zhǔ主):接续。 [11]宝应元年:时当公元762年。宝应,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之一(公元762~763年)。 岁次:某年在干支纪年法的次序链上的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