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题解

本文选自明代赵开美本《伤寒论》。作者张机(约公元150~219年),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因正史无传,生平不详。相传少时曾从师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学。汉武帝时被举为孝廉,晚年曾任长沙太守,世称“张长沙”,后世尊其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尊为“方书之祖”。

这篇序文实为《伤寒杂病论》的序文,因《伤寒杂病论》后来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而各自流传,序文则置于《伤寒论》前,故名。文中首先以医学所独具的重大价值立意,痛心疾首地批评了当时“居世之士”轻视医药、追逐名利的错误行为;接着简要交代了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经过和目的;之后特别指出医生应当努力使自己“才高识妙”,从而掌握医学的精髓,以“视死别生”,济世救人,对比批评了当时的医生们学术上狭隘自足、治病时不负责任的恶劣习气;最后表明了自己热爱医学、谦虚好学的态度。文章感情深切,用心良苦,层次清晰,文辞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的圣者胸怀和非凡修养。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1]。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2],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3],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4],孜孜汲汲[5],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6],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7],嬰非常之疾[8],患及禍至,而方震栗[9]。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10],束手受敗。

[1]叹:赞叹。 [2]曾(zēng增):竟然。 [3]亲:父母,这里泛指长辈亲人。 [4]企踵:仰慕。 [5]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孜孜,不倦貌。汲汲,急切貌。 [6]“皮之不存”二句: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这里借以比喻身体对人所具的根本意义。 [7]卒:通“猝”,突然。 邪风之气:又称“虚邪贼风”,指乘虚伤人的外来邪气。 [8]婴:患。 [9]栗:通“慄”,颤慄,发抖。 [10]归天:归于天命。

齎百年之壽命[11],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12]。咄嗟嗚呼[13]!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爲異物[14],幽潛重泉[15],徒爲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16],退不能愛身知己[17],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遊魂[18]。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19],危若冰谷[20],至於是也!

[11]赍(jī 机):持。 [12]措:处置;摆弄。 [13]咄嗟(duōjiē 多皆):表痛心、悲叹的感叹词。 [14]异物:原指尸体。《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也。”此指鬼魂。 [15]重泉:指黄泉之下,即阴曹地府。 [16]进:进身,指求仕为官。 [17]退:退隐避居。 [18]惷:“蠢”的异体字。 游魂:犹言“行尸走肉”。 [19]徇:营求。 [20]冰谷:“履薄冰、临于谷”之省,喻危险的境地。语本《诗经•小雅•小宛》。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1],猶未十稔[2],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3],傷橫夭之莫救[4],乃勤求古訓[5],博采衆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6],並平脈辨證[7],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8],思過半矣[9]。

[1]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3]稔(rěn忍):年。 [4]沦丧:指家族的衰落与人口的丧亡。 [4]横:枉死之人。 [5]古训:指古代医家的典籍。 [6]撰用:写东西时参考使用,参用。撰,写。 九卷:《灵枢经》的古名之一。 八十一难:《难经》的别称。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古医经名,均已失传。 [7]平:通“辨”。 [8]寻:探求;研究。 [9]思过半:大部分领悟掌握。语出《周易•系辞下》。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1],以有五藏。經絡府俞[2] ,陰陽會通;玄冥幽微[3],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4],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5],中世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6]。下此以往,未之聞也。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7],各承家技,終始順舊。

[1]五常:指五行的恒气,即五行生克不已的永恒特性。常,永恒。 [2]府俞:气府腧穴。府,经气会聚之处。俞,通“腧”,脉气灌注之处。 [3]玄冥幽微:玄妙隐微。 [4]自:如果。 [5]岐伯:岐伯及伯高等六人,相传都是黄帝的臣子,善医药。 [6]公乘阳庆:西汉医家,仓公之师。 仓公:姓淳于,名意,西汉名医。仓公与公乘阳庆的事迹,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7]演:扩大。

省病問疾,務在口給[8];相對斯須[9],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10],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11];動數發息[12],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13],九候曾無髣髴[14];明堂闕庭[15],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16]。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8]口给(jǐ挤):口才敏捷,善于应辨。此谓口头应付。 [9]斯须:片刻;一会儿。 [10]“按寸不及尺”二句:谓医生诊脉不全面,敷衍了事。 [11]人迎:结喉两侧的颈部动脉。 趺阳:足背前胫动脉。 三部:即寸口。一说指三部脉,即上部人迎、中部寸关尺、下部趺阳。 [12]动数发息:谓医生调节自己的呼吸来诊测病人脉动的次数。 [13]短期:病危将死之时。 [14]九候:九部的脉象。依《素问•三部九候论》,为上部的两额、两颊与耳前,中部的寸口、合谷与神门,下部的内踝后、大趾内侧与大趾次趾之间等九处之脉。据《难经•十八难》,则为寸、关、尺三部以浮、中、沉取时之脉。 髣髴: “仿佛”的异体字,谓模糊的印象。 [15]明堂阙庭:指鼻子、眉间、前额。 [16]窥管:“以管窥天”之省,喻人的认识不全面,肤浅。 [17]“生而知之者上”二句:语本《论语•季氏》。谓生来就明白事理的人是上等智慧的人,通过后天学习而明白事理的人为次于上等智慧的人。 [18]“多闻博识”二句:语本《论语•述而》。多听广记。 [识]:(zhì志):记。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注释

[1] “生而知之者”二句: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识之者,次也。” [2]“多闻博识”二句:语本《论语•述而》:“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 识(zhì志):记。 [3]事:按照……去做;奉行。 斯语:指前文的“学” 和“多闻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