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

来自中医百科
(用户名被删除)2015年4月12日 (日) 17:5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①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即发际穴。见该条。





督脉


经脉循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鼻柱。


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循行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3]《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


语译

[1]督脉的循行,起始于小腹部,当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


督脉病候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络脉病)。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头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脉经》: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


腧穴

长强 (DU1)腰俞 (DU2)腰阳关 (DU3)命门 (DU4)悬枢 (DU5)脊中 (DU6)中枢 (DU7)筋缩 (DU8)至阳 (DU9)灵台 (DU10)神道 (DU11)身柱 (DU12)陶道 (DU13)大椎 (DU14)哑门 (DU15)风府 (DU16)脑户 (DU17)强间 (DU18)后顶 (DU19)百会 (DU20)前顶 (DU21)囟会 (DU22)上星 (DU23)神庭 (DU24)素髎 (DU25)水沟 (DU26)兑端 (DU27)龈交 (DU28)




奇经八脉之一。起自会阴部,循背部脊柱正中线向上,经过后颈部,越过 头顶部,止于颜面部的上齿龈的正中(以上均沿正中线分布)。在循行过 程中与脊髓、脑和诸阳经相连系。是阳经经脉的总纲。本经有病时,主要有神志不清、癫、狂、癔病、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咽喉干燥、癃、痔、遗尿、脱肛、疝气、不 孕症、体力衰退等症状和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