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瘘

来自中医百科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12月13日 (日) 22:59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溃疡经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在颈为“鼠瘘”、在肛门,为痔漏。《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留连肉腠。”(一说,此“瘘”读“吕”,通“偻”:曲背之谓。张景岳注:“瘘,痀偻也。”张志聪注:“背为阳,阳虚则寒邪痹闭于背,而形体为之俯偻。”《灵枢·寒热》:“鼠~之本,皆在于脏。”[1]

  1. 郭霭春 主编.黄帝内经词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849-8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