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已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语出《素问.痿论》属痿证之一。证见下肢肌肉萎缩无力,胫部软
+
语出《素问.痿论》属痿证之一。证见下肢肌肉萎缩无力,胫部软弱不能站立,膝踝关饰不能提屈等。由心气热,气血走于上,而使下部血脉空虚;或因失血过多,经脉空虚,使肌肉麻痹,进而发生本病。
 
+
==解释二==
弱不能站立,膝踝关饰不能提屈等。由心气热,气血走于上,而使
+
病名。亦称心痿。由心热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颇发尿血,脉失濡养所致。证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也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
 
 
下部血脉空虚;或因失血过多,经脉空虚,使肌肉麻痹,进而发生
 
 
 
本病。
 

2015年3月25日 (三) 23:37的最新版本

语出《素问.痿论》属痿证之一。证见下肢肌肉萎缩无力,胫部软弱不能站立,膝踝关饰不能提屈等。由心气热,气血走于上,而使下部血脉空虚;或因失血过多,经脉空虚,使肌肉麻痹,进而发生本病。

解释二

病名。亦称心痿。由心热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颇发尿血,脉失濡养所致。证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也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