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已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
==解释一==
 
病名。指发于小腿部之丹毒。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发于小腿肚之下。初起即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状。随之患处皮肤出现红肿发亮,热痛如烧,色如涂丹,不溃不烂。内治应清热凉血解毒,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前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止痛佳;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此方对小腿部反复发作之丹毒尤效。
 
病名。指发于小腿部之丹毒。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发于小腿肚之下。初起即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状。随之患处皮肤出现红肿发亮,热痛如烧,色如涂丹,不溃不烂。内治应清热凉血解毒,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前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止痛佳;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此方对小腿部反复发作之丹毒尤效。
 +
 +
== 解释二 ==
 +
指发于小腿部的「丹毒」,由湿火下流而成。「风痹「」别称。因其痛无定处,故名。

2015年3月25日 (三) 22:34的最新版本

解释一

病名。指发于小腿部之丹毒。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多发于小腿肚之下。初起即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状。随之患处皮肤出现红肿发亮,热痛如烧,色如涂丹,不溃不烂。内治应清热凉血解毒,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前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止痛佳;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此方对小腿部反复发作之丹毒尤效。

解释二

指发于小腿部的「丹毒」,由湿火下流而成。「风痹「」别称。因其痛无定处,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