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已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黄帝内经太素吴注》卷七:“白汗者,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气为阳,其色白也。”白通魄,白汗即魄汗,详该条。
 
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黄帝内经太素吴注》卷七:“白汗者,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气为阳,其色白也。”白通魄,白汗即魄汗,详该条。
 +
==解释二==
 +
因疼痛剧烈而出的冷汗。(金匮教材)

2015年5月1日 (五) 22:58的最新版本

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黄帝内经太素吴注》卷七:“白汗者,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气为阳,其色白也。”白通魄,白汗即魄汗,详该条。

解释二

因疼痛剧烈而出的冷汗。(金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