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目《本草纲目》”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用户名被删除)
 
(已导入1个版本)
 
(没有差异)

2015年3月23日 (一) 17:27的最新版本

(《拾遗》)

校正

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

鬼目。藏器曰∶此出岭南,状如麂目,故名。陶氏注豆蔻引麂目小冷,即此也。 后人讹为鬼目。

集解

时珍曰∶鬼目有草木三种∶此乃木生者,其草鬼目别见草部白英下,又羊蹄菜 亦名鬼目,并物异名同。按∶刘欣期《交州记》云∶鬼目出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处。 树高硕似棠梨,叶似楮而皮白,二月生花,仍连着子,大者如木瓜,小者如梅李,而小斜不 周正。七、八月熟,色黄味酸,以蜜浸食之佳。

气味

酸、甘,小冷,无毒。多食,发冷痰(藏器)。